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7年,厦门市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市级海洋功能区划,率先实行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几年来在科学指导海洋开发活动、建立良好的海洋开发和管理秩序、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和调整海洋产业布局、实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海洋功能区划实施后,厦门市的海域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国范围内的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刚刚完成,都还处于起步实施阶段,对于功能区划的管理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产业布局主导因素的转换,论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五大特点,并对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双向作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展望我国产业跨世纪布局的趋势,以及政府对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采用Pearson关联模型,选取2014年长三角地区11个沿海城市的代表性数据,分别计算和分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但存在增速较缓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与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极强相关和强相关的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支撑力度2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长三角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应优先考虑经济和科技较发达的城市,并逐渐带动和辐射其他沿海城市和周边内陆城市,促进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和海洋溢油风险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以大连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港口和临海工业布局现状为基础,结合海洋溢油风险分区结果,分别提出上述沿海主要产业的布局优化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海洋溢油的危害,保障沿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首先对比分析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产业布局主导因素的转换,论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布局的五大特点,并对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双向作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论证。展望我国产业跨世纪布局的趋势,以及政府对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述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和黄河流域开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有必要也有可能开发建设沿黄能源产业带,并探讨产业带建设的布局重点、发展目标及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东陇海产业带经济及产业发展现状,在对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东陇海产业带内部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并与沿江地区进行比较,得出了市区土地需求增加、沿线县城城镇化加速和产业格局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国瑞 《湖南地质》2009,(11):55-55
总的来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矿产资源先天不足是制约我国有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气象是影响面最广、受众最多、频次最高的政府公共服务,事关国计民生,任何人都需要气象服务。现在,各方面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浙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山海兼具,气候条件比较复杂,灾害性天气比较多,而且人口密集、产业集聚,气象灾害影响的链条长、波及面广、损失大,气象工作难度大、压力大。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浙江的气象工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并与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田光辉  苗长虹  胡志强  苗健铭 《地理学报》2018,73(10):1954-1969
污染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其发展布局会受到地方保护和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1980-2014年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扩张和结构转型3个阶段,总体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特征,中部省份是现阶段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通过建立区域属性模型、区域—产业交互项模型,定量分析环境规制、地方保护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空间变化的影响,检验“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波特假说”,发现环境规制和地方保护已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污染程度高的产业易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相比高税收产业,高国有比重的产业更易受到地方的保护;环境规制和地方保护作为两种相反的力量,彼此之间相互抑制;环境规制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比较突出,而中、西部地区地方保护的作用更为明显。为防止中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避难所”,应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