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体结构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角度, 研讨了岩体结构力学的意义, 地位与作用。作者就个人的认识, 将岩体结构力学的理论特点, 概括为五个方面, 即再变形和再破坏, 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赋存环境以及关于岩体的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构成的力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机结构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I)扩阶系统方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随机结构分析方法--扩阶系统方法。文中首先论述了随机函数空间中的正交展开与次序正交展开概念。利用随机函数空间中的正交分解原理,证明了扩阶系统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滑移结构谐运动三种不同状态的分析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一种有效的结构动态参数识别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以优化算法中单纯形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只有利用实测的结构模态部分信息识别其结构参数的方法。数值计算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数模型、应力-应变模型、强度与破坏概率模型、岩体水力学模型,讨论了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与水力学性质的各类力学效应与定量控制规律,并探讨了充分调动边坡岩体自稳潜力的主动加固理念、固脚和护腰的加固模式与锚固设计方法。本文认为,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深刻把握了岩体工程行为的基本控制因素和作用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定量理论研究是后来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绳索取心钻杆丝扣结构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峰  张瑜  熊菊秋  熊亮 《探矿工程》2014,41(1):66-69
以饱89 mm绳索取心钻杆为分析研究对象,对其连接丝扣部分建立准三维模型,运用CAE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接触非线性力学分析,得出钻杆连接丝扣处等效应力及变形云图,结果显示最大等效应力出现的位置及变形状态与钻探现场钻杆常见断裂位置及形态完全一致,表明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古城墙在环境和人为破坏因素下的稳定性对于古城墙保护和修复工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陕西榆林卫城为研究背景,对其保存现状进行大量调研,对砖墙砌体及夯土材料力学特性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再基于数值方法来综合评判砖-土结构劣化及入侵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古城墙的整体稳定性和受力性态。结果表明:(1)城墙夯土受水分入渗后平均含水率w≥11.5%或顶部剥蚀长度L≥2.5m时,安全系数低于设计值[Fs]=1.3,而外墙砌体劣化对城墙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表明夯土的强度对城墙整体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2)拆除2层以上、入侵深度超过3.0m的民居或拆除1层的入侵深度超过2.5m的邻近建筑物时,城墙顶部夯土塑性区几乎贯通至城墙顶部;(3)拆除高2.0m宽超过4.0m的贯通城墙的门洞或层高4.0m宽超过2.5m的贯通城墙的民居时,建筑物顶部以上夯土塑性区贯通至城墙顶部,可能会出现坍塌危险,而拆除断面尺寸低于2.0m×2.0m的贯通城墙的建筑物时,对其城墙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工程结构上界地震力理论及其应用》(地震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的作者将该书第四章静定模型的上界地震力第一节竖直悬臂式结构,作了修改和补充,再次发表于新书《结构力学非常解法》(地震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九章。  相似文献   
9.
龙游石窟结构的力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龙游大型地下石窟群埋藏浅、跨度大,且位于软岩中。千年以来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除了岩体的完整性较好和洞体内所充满的水对洞顶的支撑作用以外,就是采用了比较特殊的结构形式。石窟在纵向分别利用了斜顶结构,在横向采用了拱状结构,加大柱纵向支撑长度的鱼尾形柱结构和扩大柱端头的柱帽结构。将这些结构形式与现代结构力学原理相比较发现,它们完全符合现代结构力学的原理,是科学的。它们体现了古人的结构力学思想,折射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发掘和研究石窟蕴涵的结构力学思想,可以做到古为今用,指导目前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Identification of modal parameters of a linear structure with output-only measurement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decodes. In the paper, the Natural Excitation Technique (NEXT) is used for acquisition of the impulse signals from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Then 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 (ERA) is utilized for modal identification.For disregarding the fictitious ‘computational modes’, a procedure, Statistically Averaging Modal Frequency Method (SAMFM), is developed to distinguish the true modes from noise modes, an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identified modal frequencies of the structure. An offshore platform is model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theoretical modal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or a comparison with the identified values.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platform under random wave loading are computed for providing the output signals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with ERA. Results of simula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termine the system modal frequency with high prec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