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88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类星体吸收线红移和发射线红移的特征。我们从Hewitt和Burbidge(1993)的星表中选择了吸收线红称和发射线红移都同时提供的类星体,得到了包含401个对象的样本。这是至今对类星体红移研究的最大样本。我们从吸收线红移和发射线红移之间的关系图发现绝大多数(93.6%)对象的吸收线红移都小于相应的发射线红移。这个结论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从很小的类星体样本(样本大小50左右)中得到。本文进一步支持了这个结论。它表明类星体红移确实是距离的指示器。这跟宇宙学对类星体红移的解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In a previous paper,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ntamination of the nuclear luminosity by the host galax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tandard a disk of AGNs. Using the nuclear absolute B band magnitude instead of the total absolute B band magnitude, we have recalculated the central black hole masses, accretion rates and disk inclinations for 20 Seyfert 1 galaxies and 17 Palomar-Green (PG) quasars. It is found that a small value of a is needed for the Seyfert 1 galaxies than for the PG quasars. This difference in a possibly leads to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Seyfert 1 galaxies and quasars. Furthermore, we find most of the objects in this sample are not accreting at super-Eddington rates if we adopt the nuclear optical luminosity in our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宽波段能谱结构讨论了四个PG类星体的红外辐射机制.结果表明,在产生红外连续辐射的可能机制中,非热的、具有幂律特征的辐射和被核光度加热的“核尘埃”的热再辐射是红外辐射的主要来源.对于高光度的活动星系核,它的主星系的红外辐射及恒星形成区的红外辐射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与其他天体物理辐射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们有着极高的亮温度和高度的线或圆偏振。极高的亮温度意味着起作用的发射机制一定是相干的。至今尚无对这种辐射普遍接受的模型。本文讨论了关于脉冲星的射电辐射产生和传播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强调动态范围是太阳射电望远镜的关键指标,以海淀区青少年科技馆的21cm射电望远镜,1991年5月16日及6月15日的强太阳射电爆发观测资料的频谱和噪声分析结果为例,讨论了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天文台2.6~3.8GHz频谱仪在第23太阳活动周上升段(1996~1998)记录到的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CME)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微波Ⅲ型爆发可能是CME的先兆现象,并讨论了它们的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9.
黄光力 《天文学进展》2002,20(4):384-384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点项目“太阳射电爆发频谱及其物理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子课题“太阳高能粒子的起源与输出”等研究为背  相似文献   
10.
日冕物质抛射的中性电流片及边源辐射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日本阳光卫星上的软X-射线望远镜,硬X-射线望远镜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1998年4月23日观测资料,对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Ⅳ型爆发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下列有意义的结果。在2个磁偶极源之间发现了磁容带和少数的激活源。激活源将磁容带变成磁能带的过程,正是中性电流片的形成过程以及激发能量和发亮物质向它集中的过程。当2个磁偶极源被磁能带接通时,则中性电流片形成,并且发生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抛射不仅从中性电流片处升起,也从整个磁能带上升起。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环具有2个足点,它们正是2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因为它是来自2个足点磁压的平衡点。因此它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便可确定中性电流片的位置。最后,发现了磁能带上中性电流片的边缘辐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