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永双  赵希涛 《地质学报》2008,82(2):262-268
在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古水一带深切的澜沧江河谷中,发现了一套第四纪湖相沉积物,以纹层状粘土、粉砂质粘土和粉砂的互层组合为特征,构成了第三和第四级阶地的基座.笔者对该湖相剖面进行了U系、孢粉和若干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测试,并以这些结果讨论了古湖的形成时代和成因,以及古湖堆积时期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剖面顶部、中部和中下部粘土的U系法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52.3±3.4 ka、64.2±5.6 ka和81.9±6.5 ka,说明古水古湖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的末次间冰期晚期和末次冰期的早冰阶与间冰阶早期,很可能是大型冰川(如下游的明永冰川等)或巨量的冰水沉积物堰塞了澜沧江河谷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岩性地层、孢粉组合、地层对比等方面,对西河盆地红层的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追朔其地质演化历程。本区首次发现的孢粉组合是以草本植物蒿属为优势种,松、胡桃及禾本科为次优势种的疏林灌丛草原,其中胡桃属、榆属为典型的古—新近纪属种。根据岩性特征及生物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西河盆地“红土”地层属于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拉组(N2b),地层层序类型在平面上体现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沉积环境由河流、冲积扇、三角洲到湖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东天山北麓2000多年以来的森林线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依据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和小西沟两个剖面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历史文献记录和碳屑鉴定,揭示了天山北麓最近2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2000aB.P.以前,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2000-1300aB.P.(50a B.C.-650A.D.),植被为草原植被,其中1750—1400aB.P.(200—550A.D.),植被为有少量森林的草原植被,当时气候状况较今凉湿,适宜云杉生长,使得云杉林带下移,幅度可达250m左右。当时的年均气温较今低1℃而降水量较高,是新疆历史上一个相对冷湿的环境;约1300—450a B.P.(650—1500A.D.),植被为荒漠草原;4.50aB.P.年以来,植被为荒漠草原—草原。  相似文献   
5.
对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该剖面中划分出2个孢粉组合:①双束松粉属-无口器粉属-杉粉属-栎粉属-瘤面海金砂孢属组合,时代为早渐新世;②双束松粉属-拟桦粉属-栎粉属-藜粉属-瘤面海金沙孢属组合,属中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寺湾沟-炭洞沟红层剖面的层位位于朱儿庄剖面之上,整个窑街地区的红层剖面属始新统-中渐新统;窑街地区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中渐新世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较温暖湿润。区域对比分析表明,从渐新世早期中国东、西部植被开始出现差异并逐渐加大,该时期也许是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湖北黄岗晚更新世孢粉动态组合的统计分析及古气候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明中  曹伯勋 《地球科学》1990,15(5):505-513
  相似文献   
7.
马桥遗址经多次发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次采集了2005年发掘的05MMT4探方样品,进行孢粉、藻类研究。根据孢粉、藻类成分特征,划分出了3个孢粉组合带,它们分别是:1带是以Quercus(evergreen)-Gramineae-Typha-Pi-nus-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2带是以Concentricystes-Quercus(evergreen)-Salvinia-Polypodiace-ae-Typha-Gramineae为主孢粉带;3带是以Pinus-Salix-Quercus(evergreen)-Chenopodiaceae-Pteridium-Polyp-odiaceae-Concentricystes为主孢粉带,并以此恢复了当时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且对马桥先人的生活环境、农耕发展作了探讨,为上海地区文化发展及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文中材料采自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和梁山组。大竹园组孢粉化石类型单调,保存较差;而梁山组孢粉化石丰富,保存良好。孢粉组合特征为:(1)大竹园组包含丰富的CalamosporaFlorinites及少量Torispora verrucosa,Gulisporites,Alisporites,HamiapollenitesStriatopodocarpites,这一孢粉组合主要出现在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按照大竹园组层位和孢粉化石特征,其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Asselian期—Artinskian期(相当于紫松期—隆林期)。(2)梁山组中可建立孢粉组合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Gulisporites-Florinites ovalis,共计发现孢粉化石34属49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51.6%~56.1%,裸子植物花粉含量为43.9%~48.4%。与大竹园组沉积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植被极为繁盛。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梁山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二叠世隆林期,即Kungurian期。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秀芹 《地质学报》2009,83(8):1089-1096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地层与长1-长7地层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湛江组红树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发  张玉兰 《海洋学报》1998,20(4):141-144
雷州半岛的第四纪沉积,为早更新世的湛江组、中更新世的北海组、晚更新世的湖光岩组,该区以湛江组沉积厚度最大且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