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状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应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3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GPS点水平运动速率。通过分析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东、西部块体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受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的影响,震后地壳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大行星卫星的高精度CCD位置观测与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需要 ,采用天王星 5颗主要卫星摄动理论模型 (Gust86 )作为核心 ,设计了一个天王星视位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具有卫星证认 ,最佳观测时段选取 ,精确模拟卫星视运动和实时引导CCD精密定位观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 2 0 0 1- 2 0 0 2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概况和亚厘米级精度的测距实验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标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标定工作,在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研究,使用及所得数据的处理中均已成为一个不可少的环节,但缺少有关标定问题的基石性研究和讨论。本文就标定的定义、种类、目的、要求、存在的问题等做一粗线的讨论,以期今后加强这一工作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For 15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hina Argo project, China has deployed over 350 profiling floats i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and constructed China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Moreover, we have setup the Argo data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ng system, and developed various Argo data products using Argo observation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ocean data sharing in China. The abundant Argo data have become a main data source in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basic researches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A batch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basic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brought, e.g. in aspects of tropical cyclone (typhoon), ocean circulation, meso-scale eddy, turbulence, heat/salt storage and transport and water mass, as well as in ocean, atmosphere/climate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rgo program from “Core Argo” to “Global Argo”, we are fac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long-term maintaining and sustained developing of our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construct China regional Argo ocean observing network as soon as possible in adjacent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using Chinese BeiDou profiling floats, which will make u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a big country for address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preventing natural disasters.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甲烷柱浓度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CH4)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CH4浓度的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基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卫星反演的数据产品,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GOSAT反演的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年均浓度由2011年的1817×10?9增长至2018年的1875×10?9,高于东三省、华北平原和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平均年增长量为8.2×10?9 a?1。各省年际增长幅度略有差异,纬度偏低的江西、湖南和浙江三省大气CH4浓度高且增长量偏大,纬度偏高的湖北、安徽和江苏三省大气CH4浓度略低且增长量偏小。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呈现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峰值出现在9月,安徽、江苏峰值出现在8月。垂直方向上长江中下游六省CH4浓度随气压降低,浓度逐渐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近地面层GOSAT反演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高层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AIRS反演的大气CH4浓度空间分布上北高南低,与GOSAT反演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AIRS主要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大气状况而GOSAT更多的反映了近地面层大气CH4的变化。其垂直方向上呈现高度越高,浓度越低,不同高度上秋季浓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国际Argo计划执行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Argo计划自2000年实施以来,世界上25个国家和团体已经在全球海洋中布放了5000余个Argo浮标,其中在海上正常工作的浮标已经超过3000个。这标志着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已经全面建成。文中将系统介绍国际Argo计划主要成员国在浮标布放、回收和Argo资料管理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以帮助读者对这21世纪的重大国际海洋观测计划有一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是通过对多幅具有互补信息的低分辨率影像的处理,重建一幅高分辨率影像的技术,其在视频监控、医学诊断、遥感监测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以SPOT5和ADS40为例阐述了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遥感观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并给出了一种应用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处理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