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求解二次椭圆偏微分方程问题的多格网算法应用到卫星影像的恢复中。其基本思想是在将由总变分求极小生成的偏微分方程离散成为差分方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大小的格网。在取得较好恢复结果的同时,提高了传统图像恢复算法的运算效率,降低了恢复运算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核心思想以及网格编码系统,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和美国ESRI公司的MapObjects控件,通过空间点坐标、基本网格行列号、网格级别和编码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在地图空间数据基础上生成多级网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耀儒  杨强  薛利军  周维垣 《岩土力学》2007,28(9):1894-1898
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岩体中实际的应力分布,而基于有限元的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判断收敛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多重网格法,分别建立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网格和用于计算滑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滑面网格,可以方便地获得任意滑面或滑块的稳定安全系数,从而将非线性有限元和极限平衡分析结合起来。为了提高计算规模和计算精度,采用有限元并行计算程序TFINE.Pfem进行计算,分析了网格密度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并应用于锦屏高边坡的稳定分析中。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考虑了计算过程中的非线性应力调整,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刚体极限平衡法偏大,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多级格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适应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多级格网(SIMG,Spatial Information Multi-Grid)技术,通过将网格计算技术与地学格网相结合,提出SIMG的构想并探讨其关键技术的实现;通过研究格网内细部地物表示的精度,力求建立SIMG的划分标准,从而建立我国空间信息多级格网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空间信息多级网格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思考地理空间数据在网格计算环境下的表示方法出发,提出了一种空间信息表示新方法——空间信息多级网格SIMG(SpatialInformationMulti-Grid)。介绍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概念和核心思想,重点阐述了SIMG的三大功能,并展望了SIMG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学网格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由网络层、数据层与应用层以及安全保障和标准化体系构成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总体框架。探索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明确了不同角色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对于网格化管理中的数据更新机制、更新流程和更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文章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设计并实现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巷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的三维数值模拟,应用代数多重网格快速算法对二次场的有限差分问题进行求解。将均匀全空间板状体数值结果与解析解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28%。模拟结果表明,巷道空腔对测量结果存在一定影响,采用比值曲线消除该影响,修正后的视电阻率极值与理论值误差为2.4%。进一步研究受旁侧影响的前方异常识别方法,可通过在不同巷道面进行定点源测量或掘进过程中的定点测量来识别旁侧影响,达到准确探测前方异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杨永崇  席晶 《测绘科学》2012,(4):102-103,116
多比例尺空间数据的表达与处理是GIS的一个固有问题,本文用土地信息多级网格代替多级土地数据库中的多比例尺数据库及其多比例尺表达,以解决多级土地数据库建库过程中制图综合带来的地类数据变化问题,同时也为土地数据的共享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空间信息多极网格(SIMG)是一种适合网格计算环境下空间信息表示的新方法,介绍了SIMG的核心思想及其空间数据组织原理,基于现有空间索引技术和SIMG相对量表达特点,提出了一种SIMG-R树空间索引技术,可实现SIMG细部地物的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10.
The first version of a global ocean reanalysis over multiple decades (1979–2008) has been completed by the National Marin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within the China Ocean Reanalysis (CORA) project. The global ocean model employed is based upon th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 sequential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3D variational (3DVar) analysis, called multi-grid 3DVar, is implemented in 3D space for retrieving multiple-scale observational information. Assimilated oceanic observations include sea level anomalies (SLAs) from multi-altimeter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from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and in-situ temperature/salinity profile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model simulation, the annual mean heat content of the global reanalysis is significantly approaching that of World Ocean Atlas 2009 (WOA09) data. The quality of the global temperature climatology wa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e product of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and the major ENSO events were reconstructed. The global and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s showed some similarity as SODA, althou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to exist. Th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current version has relatively larger errors at high latitudes and improvements are ongoing in an updated version. CORA was found to provide a simulation of the subsurface current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yond about 0.6 compared with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TAO) mooring data. The mean difference of SLAs between altimetry data and CORA was less than 0.1 m in mos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