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腐殖酸的荧光偏振值增大,由此推断在此浓度范围内腐殖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其构型出现伸展.离子强度增大导致腐殖酸及阿哈湖DOM的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氯化钾(KCI)浓度增大,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A蓝移,荧光峰B的荧光偏振值出现减小,推测是由于静电中和作用使其荧光基团发生卷曲造成的.离子强度对其余腐殖酸样和阿哈湖DOM的其他荧光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pH值的变化对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随着pH值增大,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强度增强.而pH值减小时,Fluka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A峰)蓝移,当pH值降到5时,Fhka腐殖酸的荧光峰突然红移到最大,随后又继续蓝移;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阿哈湖DOM的荧光峰位无明显的漂移.所有样品的荧光偏振值都减小(但阿哈湖DOM的A峰变化不大),但在pHi≤5时又增大,这种现象表明随着pH值降低,腐殖酸和湖泊DOM中有机大分子发生卷曲,但在pH≤5时由于羧基的质子化又以平面伸展构型出现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2.
海洋真菌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近些年来,作为海洋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海洋真菌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概述了海洋真菌的定义、分布、海洋真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In-situ Formation of Light-Absorbing Organic Matter in Cloud Wa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rrent climate models seem to underestimate the flux of solar energy absorbed by the global troposphere. All of these models are constrain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cloud droplets consist of pure water. Here we demonstrate in a simple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at aromatic hydroxy-acids which are found in continental fine aerosol can react with hydroxyl radicals under typical conditions prevalent in cloud water influenced by biomass burning. The reactions yield colored organic species which do absorb solar radiation.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products of such reactions may be humic-like substances whose presence in continental aerosol has been confirmed but their source mechanisms are still much sought after. We also attempt to give a first order estimate of the enhancement of water absorption at a visible wavelength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
A study of ether-linked moieties in macromolecular bound residu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generated in bioremediation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using high temperature hydrolysis degradation with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 by GC-MS. This hydrolysis reaction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cleave ether bonds including relatively stable diarylether structures. Among the reaction products, aromatic alcohols representing typical microbiologically derived metabolites of PAH were found in addition to natural compounds. Thus, parts of the bound residues appeared to be linked within the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by ether bonds. Model experiments with an oxidoreductase enzyme and aromatic alcohols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these ether bonds to be an enzyme-catalysed process.  相似文献   
5.
关于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莫测辉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97,43(2):139-147
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液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立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近年来金矿的研究进展,强调侵入岩中金矿床的研究的研究要综合考虑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各方面因素。金矿床定年的进展研究表明,矿  相似文献   
6.
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药用滑石粉酸中可溶物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耐用性 ,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比较酸溶物提取液滤过介质对测定结果差异的影响 ;采用重量法随机测定酸溶物含量和室间差异。两种滤过介质处理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室间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30批样品平行测定结果的 RSD值范围为 0 %~ 18.2 %。酸中可溶物测定法存在重复性和耐用性不佳的问题 ,应相应调整酸中可溶物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土地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石油类物质含量决定了土地的用途.对于复垦土地样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污染土地的复垦、治理效果.土壤样中的石油类物质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光谱法等.气相色谱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饱和烷烃;红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不同波数下的特征吸收值来表征样品中石油类物质,但采用四...  相似文献   
8.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论述了污损海洋生物防除的方法与技术,并结合海洋生物学和附着机理研究及生物技术在污损生物防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从经济实用、操作简便、高效环保等方面,探讨了海洋污损生物防治技术与对策及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Cu2+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0 mg·L-1的Cu2+后,在SBR运行的第16~55天,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第56~75天,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与进水Cu2+浓度为0 mg·L-1时相比分别下降了3.88%和6.41%。浓度为10 mg·L-1的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中EPS、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及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0 mg·L-1 Cu2+的长期暴露导致TB-EPS中PN的C=O键、N-H键和C-O键相对含量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1 Cu2+长期暴露条件下,LB-EPS和TB-EPS中元素Cu和O百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宽断面潮周期平均水体和物质对流输运通量,定义了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单宽断面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的方向及快慢。通过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概念:受物质浓度影响,在物质和水体瞬时运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和水体潮周期平均对流输运的方向和快慢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将二维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分解为二维水体长期输运速度、二维潮泵输运速度和垂向切变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余流输运、潮泵输运和垂向切变输运,后两种输运造成单宽断面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本文的分析表明,河口受地形、径流、潮流、密度梯度影响,存在有利于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