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 0 .1、0 .5、1.0、2 .0和 5.0 mg/ L NH3- N分别刺激建鲤 10 d和 2 0 d后 ,测定了建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估测不同浓度的 NH3- N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0 .1、0 .5mg/ L的 NH3- N对建鲤NBT阳性细胞、溶菌酶活性无影响 ,1.0 mg/ L的 NH3- N可使 NBT阳性细胞数和溶菌酶活性降低 ,而2 .0和 5.0 mg/ L则使 NBT阳性细胞数和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 ( P<0 .0 5)。这些结果表明水体中 0 .1、0 .5mg/ L的 NH3- N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无影响 ,1.0 mg/ L的 NH3- N略有影响 ,而 2 .0和 5.0mg/ L的 NH3- N则明显降低了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相似文献   
3.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文中通过试验用鲫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染菌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病原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鲫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前3d内,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依感染浓度不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嗜水气单胞菌与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