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灰岩发生了少量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化主要发育在溶洞充填的钙质渗流粉砂,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的泥晶基质,亮晶颗粒灰岩的钙藻屑、藻砂屑、藻泥屑等三种组构中。白云石化直接贡献了平均1%的孔隙度,同时产生的白云石晶间孔为进一步溶蚀提供了通道,对有效储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高镁方解石生物是白云石化所需镁离子的重要来源。这套与生物白云石化相关的礁滩储层地质预测需要深入研究钙藻、海百合等生物的古生态、岩相环境及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归一化雪被指数法为基础根据南极的环境特点提出了MODIS影像的0.86m与1.24m的新波段组合方法分别实现了晴空与薄云下的海冰提取大幅度地提高了南极海冰监测的效率与分辨率 结合AMSR-E微波数据进行了海冰变化研究得到2002 2010年的全南极海冰范围与净冰面积都在2月份达到最小值均值分别为3.17×106 km2与2.42×106 km2 都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18.40×106 km2与16.60×106 km2 而全南极海冰的年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2 2004年海冰基本持平2005 2007年海冰减少2008 2010年海冰重新增长这与南极海冰20a长周期的推断相符合但9年间的全南极海冰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鲁科一井"(CCSD-LK-Ⅰ)768.9~1112.3 m之间的上白垩统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磁化率各向异性(AMS)以及天然剩磁组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特征剩磁(ChRM)和黏滞剩磁(VRM)方向恢复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曲线、磁滞回线、反向场退磁曲线、一阶反转曲线等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沉积岩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335块样品的AMS测量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主轴的最大轴K1和中间轴K2与水平面夹角较小,最小轴K3接近垂直于水平面分布,说明沉积岩保留了原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系统热退磁实验表明,多数样品在25~350℃和500~690℃温度段分别获得VRM和ChRM分量.利用ChRM偏角方向,并考虑构造旋转量校正,对VRM偏角方向进行恢复,Fisher统计得到DVRM=-1.3°,IVRM=59.6°,与当地现代地磁场方向(D=-6.7°,I=53.9°)基本一致.用ChRM偏角方向对磁化率主轴K1偏角方向进行校正,校正的结果为:Dch_K1=349.2°,Ich_K1=-0.7°.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地质勘探中利用古地磁学方法恢复钻孔岩芯原始方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外源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处理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Gould胰岛素相关多肽受体基因(irr)和5种壳基质蛋白基因(nacrein、efcbp、n19、aspein及accb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显著提高了irr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这与其在软体动物中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相一致。nacrein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激素处理组也有显著升高(P<0.05),表明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两种外源激素都增强了马氏珠母贝的生长代谢水平;与对照组相比,n19、aspein与accbp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激素处理组均下调(P<0.05),说明这3个基因的表达受到激素调节通路的抑制作用。此外,研究发现aspein与accbp两个基因的表达在各个实验样本中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说明这两个基因在激素通路中可能受到同一个上游因子调控。efcbp基因表达水平在激素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稳定,各样本之间无显著性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洛伦兹曲线、Moran指数等对江汉平原典型4个粮食主产区监利县、洪湖市、仙桃市、潜江市的粮食产量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①洪湖市耕地资源与粮食产量间的对应关系较为平等,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空间聚集显著;②监利县、潜江市与仙桃市的耕地、粮食产量表现出极弱空间相关性或无相关性,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差,耕地资源及产量未表现出空间聚集优势。该结论可为农业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大桦背花岗岩体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样品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样品进行了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的锆石年龄和Pb同位素数据,认为大桦背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主要为古亚洲洋板块向华北板块多期俯冲过程中,中下地壳、成熟岛弧和大洋岛弧大面积部分熔融的产物,伴有少量地幔与未知含量的海洋沉积物及早期造山作用产物等物质的不同程度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2O/Na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Hf (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pervised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applied to specific land cover types. For each pixel of a PolSAR image, its target scattering vector can be modeled as having a complex multivariate norm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is assumption,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two corresponding vectors in a pair of PolSAR images is derived. Then, a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statistic for the equality of two likelihood functions of such joint distribution is considered and a maximum likelihood distance measure for specific land cover types is presented. Subsequently, the Kittler and Illingworth minimum error threshold segment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specific changed areas. Experiments on two repeat-pass Radarsat-2 fully polarimetric images of Suzhou, China,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gives a good performance in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changed areas in PolSAR images, especially the areas that have changed to water.  相似文献   
9.
湘东─赣西NNE向走滑构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湘东─赣西构造岩浆带位于郯庐断裂南延的关键性部位。中生代以来,该区 NNE向左旋走滑构造主要由会聚走滑和 K─ E离散走滑构造叠加而成。会聚走滑作用造就了 NNE向雁列式剪切断裂系、剪切弯曲和旋转构造、压剪性煤盆地以及断层动热变质─剪切重熔型花岗岩;而离散走滑作用则控制了该区广泛发育的张剪性红盆地、盆岭式构造地貌、以及大规模中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湘东─赣西复杂的平移构造型式很可能与该区地壳结构分层特征、前期断裂构造格局、平移幅度和多期走滑构造作用四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