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839篇
  国内免费   188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510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106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2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oreword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s very rich in mesoscale phenomena, such as eddies, fronts, upwellings, river plumes, etc. Among others, having drawn tremendous attention from oceanographic community in the past for nearly 50 years are mainly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and its related circulation,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the East China Sea  相似文献   
2.
Tidal effects on temperature front in the Yellow Se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emperature front (TF)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Yellow Sea, which forms in spring, thrives in summer, and fades in autumn as thermocline declines. TF intensity ⋎S T ⋎ i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F. Based on the MASNUM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Yellow Sea was simulated with and without tidal effects. Along 36°N, distribution of TF from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and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idal effects on the forming and maintaining processes of the TF. Tidal mixing and the circulation structure adapting to it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TF.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 G1999043809)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36190).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5.
南印度洋SST与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和JONES全球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资料,分析了南印度洋SSTA和南亚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无论是南印度洋副热带海水辐合区的SST还是赤道以北非洲西海岸附近上升运动海区的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除了准3-5年的变化以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的变化。对于全球最显著南亚季风环流的分析表明,南亚季风环流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与南太平洋SST的年代际变化相比,南印度洋SST的变化周期要相对短一些。通过分析南半球冷空气年代际活动的特征发现,冷空气与南印度洋SST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伶仃洋沉积动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的伶仃洋,因径流下泄与潮流进退的流向不一,使它各分流口门的出口水道都有主槽和支槽之分,即都有主干水道和分汊水道。陆架高盐海水入侵又使伶仃洋内沉积动力过程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差异,如沉积物分布有粗-细-稍粗之分;而水体中的密度、速度差异,常常产生锋带,对水下地形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全面认识发生在伶仃洋内的沉积动力作用,对深水航道的选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作为主导因子,分析其与东亚温带气旋的关系。得出:高海温多气旋,低海温少气旋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并进一步对不符合这种主要关系的年份从环流型。下垫面海温等作了分类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定分异堆积机制.以及开发和加工陆架上细粒分散状金,必须有关于该金属在河-海壁垒区迁移形态的资料.在一系列文章中刊登了有关较高的金含量趋向于有机质高浓度区的论述.其中有细粒金在陆架区河口边缘部分高度分散的生物成因粉砂质软泥中富集实际资料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面积达600多万平方千米的俄罗斯广阔陆架 ,无论从研究、开发还是经济利用观点出发 ,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象。正因为如此 ,在20世纪后半期采用不同的地球物理钻探方法对陆架区展开了规模性的研究工作 ,发现了巨大的烃类矿藏及其它矿产资源。最近10年来 ,由于经济原因 ,海洋考察工作大大地缩减了 ,但是陆架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目前俄罗斯科学院正在进行海洋“陆架”课题的研究工作 ,并综合了现有的资料 ,正在编制“俄罗斯陆架地质和矿产”图册专集。现将陆架区某些主要矿产资源作一简单介绍。1烃类资源1991年原苏联分裂之…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外缘隆褶带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带陆侧弧后裂陷盆地(陆架盆地与冲绳海槽)之间的水下残留火山弧.其地球物理特征、地层组成、岩浆活动及地质构造等均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之特征.本隆褶带的形成始于第三纪初,当时为陆缘弧;中新世末以后,由于琉球弧后冲绳海槽的张裂作用,遂成为古琉球弧的残留弧.其形成机理受东海构造格局控制,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及俯冲带的东向迁移有关,东海隆褶带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断隆火山弧(E1+2)、(2)褶隆火山弧(E3)、(3)褶隆残留弧(N1)和(4)消亡残留弧(N2~Q).最后一个阶段隆褶带与陆架盆地整体沉降,接受了厚约1500m的上新世-第四纪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