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内涵以及我国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素养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对其培养中,高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应加强高中环境教育[1],同时透过“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及标准解读”[2-5]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6]的目标细则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7]中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质精神,不难看出高中环境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具备现代环境素养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3.
洪广 《地理教学》1994,(5):48-48
“我国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提出的号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谋求全国和各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正是地理研究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持续发展研究,将成为我国地理学下一阶段的主攻方向。”这是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晏传钧院士在庆祝中国地理学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综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夏汉平 《热带地理》1998,18(2):156-161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背景、内涵及其生态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和应遵循的原则,剖析了中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并指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国家间全球变化研究所(IAI)是国际上建立的三个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之一,于1991年正式提出。其主要目标是指定和推进该地区的全球变化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研究,加强科学与政府决策过程之间的联系。IAI已确定了七个研究重点。本文介绍了IAI的目标与原则、科学议程、结构、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7月 31日 ,山东气象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济南召开 ,中国气象学会、山东省气象局党组、山东林学会、青岛市天文气象学会发来贺信。会前召开了山东气象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议程、第八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人们对开发海洋的认识突飞猛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新趋势.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局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并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提出海洋经济要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8.
南极治理经历了从权力政治到国家中心主义制度合作,再到以南极为中心的制度合作变迁。南极地缘政治存在脆弱的自然生态与国家间安全互动、南极治理所需才能与周边国家影响力、地缘政治知识化进程与国家科学议程三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亚洲-太平洋地区全球变化研究网络(APN)是国际上建设的三个政府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之一,该网络的概念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成立了两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WG1)的任务是就APN的科学议程提出建议,第二工作组(WG2)的任务是就APN的组织结构提出建议。1992年、1994年和1995年已分别召开了APN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专题讨论会。本文根据WG1和WG2的建议报告、APN专题讨论会的联合声明等,介绍APN的发展情况及其科学议程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用正压模式,通过对截谱方程的本征值和初值问题的研究,揭示了纬向非均匀气流中局地二维不稳定对1991年7月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1)不稳定发展的模态主要是44d和10d左右周期,与江淮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基本一致;(2)局地扰动增长率以经向波数n=1~5,纬向波数k=1~12等波为最大.即江淮暴雨是不同纬度、不同尺度波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3)扰动在江淮地区具有局地增幅的性质,初值计算表明扰动在长江下中游向西缓慢移动;(4)不稳定增长率特别是扰动的传播速度对外部参数■,a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