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样本的银盘恒星的运动学数据和元素丰度特征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及演化,尤其是银盘形成和演化的2个重要探针。本文首先介绍了银河系的总体结构特征,然后较详细的综述了以上2个探针的重要性。对我国LAMOST项目在研究银河系结构方面,尤其是银盘的形成和演化方面的能力作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目前星风吸积模型中理论上的不自洽,考虑到δr≠0,重新推导轨道参量变化方程,消去了理论上的不自洽.提出一个新模型:首次将星风吸积同内禀AGB星核合成模型结合起来计算钡(Ba)星的重元素超丰,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各参量按标准情况取值时,计算结果不太理想.取Bondihoyle吸积率的0.5倍或取较大的星风速率时,对于较长轨道周期(P>1000天)的Ba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基本符合;而较短轨道周期(P<600天)的Ba星,其重元素超丰机制可能是盘吸积  相似文献   
3.
银晕中天琴RR变星金属丰度的测定对于研究银河系晕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分辨光谱的方法难以测量银晕中较暗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高分辨光谱测定金属丰度的方法对恒星大气模型的依赖性较高,而恒星脉动引起的复杂大气状况对于建立正确的大气模型本身就是挑战.△S光谱方法、Caby测光方法和光变曲线的参数方法则弥补了高分辨光谱方法的不足,将能测量更远距离上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着重介绍了这3种方法发展的历史、具体的观测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比较这3种方法的优劣,为实际观测时方法的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陆烨  赵刚  梁艳春 《天文学进展》2001,19(4):470-476
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标志着宇宙从暗物质时代到现在已知的宇宙的转折点。目前对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零金属丰度的恒星,金属丰度[Fe/H]≤-2.5的恒星极少。由于近几年的BPS巡天,银河系中已知的极端贫金属丰度的恒星数目大大增多。目前,可探测到的极端贫金属星的金属丰度[Fe/H]最低约为-4.1。金属丰度在-4到-3之间的恒星大约有100多颗,这些恒星的运动学特性非常类似于其它晕星。然而还没有发现第一代恒星,或金属丰度[Fe/H]≤-5的恒星。关于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初始质量函数以及存在于银河系的什么地方,都还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但第一代恒星确实存在。第一代恒星这个谜一般的实体,向观测和理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探测和预言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观测方案和理论模型。对有关第一代恒星在观测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有机地球化学资料,首次研究和探讨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和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丰度,有机碳为0.58%,氯仿沥青“A”为210ppm,烃含量为33.8ppm;钻孔中有机碳为0.77%,氯仿沥青“A”为253ppm,烃含量为16.4ppm。从有机质组成、红外吸收光谱特征、δ~(13)C、干酪根H/C原子比,均表现为陆生植物为主,水生生物为铺,为腐殖型或腐泥—腐殖型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近海底作业所获的深拖海底电视和照相系统资料,对中国开辟区不利开采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底地形的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海底的东向坡和西向坡是均衡分布的。东、西两区海底地形坡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东区海底地形坡度以0~15°为主,而西区坡度大于3°的地形则很少。坡度大于5°的地形主要分布于坡脚处,特别是坡度超过15°的地形总是出现在水深变化的转折点处。(2)研究区不利开采地形可分为坡度为5~15°和大于15°两种类型,东区地形坡度大于5°的不利开采地形比西区多14%,东区坡度大于15°的地形为3.6%,比西区(仅为1.4%)多,东、西两区都有少量坡度近90°的地形出现,并且这种地形在东区所占比率比西区大,说明东区断崖、陡坎和断裂沟槽比西区多,地形也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8.
在库页岛东北岛坡出现甲烷水合物的地方,发现碳酸盐结核。提出了碳酸盐结核化学形成硫酸盐还原与甲烷生成作用使孔隙水呈现高碱性,是查出产生结核的必要预备阶段。借助甲烷将溶解于孔隙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是形成结核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9.
现场及实验室试验表明,近岸水中细菌丰度因时因地有较大差别,近岸水在潮周期中以高潮前后细菌量较低;海水在沉淀贮存过程中细菌丰度有明显变化,且与海水中营养物含量、贮存温度等有关;海水经沙滤后能减少细菌90%左右;回水中脱落苗进入贮水池,是贮水池中细菌数量增长10余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取我国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内的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BP网络,建立控制多金属结核分布的地质因素与多金属结核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探讨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经度、纬度、水深、坡度四个因素中,坡度对结核分布影响程度最大;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于坡度小于5°的地方;当坡度小于5°时,丰度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品位与地形坡度呈负相关,丰度与品位呈负相关;品位与坡度似呈指数关系,坡度增大,品位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