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云 《台湾海峡》2001,20(1):27-31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幼虫长至约240μm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个/m  相似文献   
2.
对3种蛏类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并对其系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序列总长度分别为472-481bp(16S)和658bp(COI)。3种蛏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62.1%;COI基因62.8%)。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3种类间存在128个碱基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2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个插入/缺失位点,总共12个碱基长;COI片段有200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191个简约信息位点,不存在任何插入/缺失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大竹蛏与长竹蛏两片段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6和0.1712,两竹蛏类与小刀蛏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054,0.2798和0.2662,0.2933。作者认为小刀蛏与竹蛏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达到科之间的水平,结果支持将其提升为刀蛏科的分类观点。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在种间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rRNA和COI基因序列均普遍适用于蛏类种及以上阶元的系统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竹鸡顶斑岩型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内,热液蚀变以青磐岩化、泥化为特征。区内现已圈出1个矿带和2个矿化带,并有幅频激电异常、土壤铜异常与之套合。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筵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相似文献   
5.
安吉县竹类资源优势突出 ,使其综合利用已初具规模 .竹业工业已成为新兴工业门类 .竹业经济已是地方经济的一个台柱子 .但竹业结构不合理 ,竹制品雷同性大 ,增值率低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日益明显 .对今后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和持续发展 ,提出了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筴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叠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筴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筴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筴鱼的空胃率、竹筴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著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筴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叠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7.
孙体雄 《今日国土》2009,(4):F0004-F0004
湖南黎族竹竿舞原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获。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竿舞的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一种健身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叶连俊 《第四纪研究》1989,9(3):227-230
际此李四光老师诞辰100周年之际,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思绪万千。二院荷花池畔的憧憬、庐山野外实习及课堂受业的教诲犹历历在目。他一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开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