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021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鲍初期饵料生物在玻片上着生物量的消长与光强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光强度超过2500Lu时微生物膜增长较快,膜脱落较早;光强度低于1000Lux时微生物膜净生产量较低,光强度在1500-2000Lux时有利于膜生物量的积累,舟形藻和菱形藻的纯培养在玻片上附着的生物量呈稳定性高速增长并能延迟生物膜脱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零点调查四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样品,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种数和细胞密度在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夏大于秋大于春大于冬,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温度、盐度和径流,而影响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潮汐。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海浮游植物,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一些调査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因调查时间较短或调查范围較小所获资料不全,都未能代表东海浮游植物的全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继全国海洋综合调査之后,自1976年夏季又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综合调查。这次调查,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种数的分布状况,讨论了其主要种类的生态性质、群落组成和它们与水文环境的关系,对东海浮游植物的生态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1976年夏季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两次(6月25日至7月23日和8月27日至9月21日)调查,调查范围南到北纬26°30′,东到东经127°,在沿纬度安排的6个断面共44个测站上(第一航次还在黄海南部增加一斜断面),分別进行了水文观测,并用网目为64平方微米的小型浮游生物网(Juday phytoplankton net),从水底到表面垂直拖网进行浮游植物采样,以个体计数法计数分析。  相似文献   
4.
能语言是一般描述系统的一种方法 ,因为所有现象都伴随着能的转化[6]。整个世界生态系统的功能几乎毫无例外地取决于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其中 ,最大量的能量是由生活在海洋有光照的表层水中的微小浮游植物固定的[8]。因此 ,作者以胶州湾为例 ,尝试考虑太阳的热能给水体的能量输入及对水体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影响 ,认为光不仅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能源而且是水体贮藏热能来提高水温的来源。本文用模型框图进行分解讨论光照时间、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 ,以阐释胶州湾光照时间、水温影响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5.
秋季南黄海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6年9月南黄海浮游生物网(孔径为70,160,505μm)采集样品内的浮游生物个体大小的粒径分布进行研究,确定各粒级大小的功能群组成,建立2006年秋季调查水域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比较分析三个特征水域(黄海近岸、黄海中部及黄海和东海交汇区)的浮游生物生物量谱特征参数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三种网采浮游生物粒级范围主要包括100 pg/个~70 ng/个的浮游植物和70 ng/个~62 mg/个的浮游动物。Sheldon型生物量谱为近似连续的波动曲线,标准型生物量谱为线型。总测区的标准生物量谱斜率和截距为-0.74和18.64,各个特征水域,黄海中部为-0.67和15.60、黄海近岸为-0.64和14.34、黄海、东海交汇区为-0.73和18.03。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对标准生物量谱的特征参数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水湖泊水生植被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浅水湖泊中,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提供鱼类食物和栖息环境等生态功能,同时,其过度扩张也会加速湖泊淤浅和沼泽化、引起湖泊二次污染等环境负效应.实时动态地掌握湖泊水生植被类群和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生物量等指标信息,对湖泊生态修复和评估、水生植被恢复和管理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遥感技术的大面积、实时、动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8年和2000年东海北部的营养盐调查资料和相应的历史资料,以及同期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冬、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向以及它对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硅酸盐分布规律和虾类生物量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冲淡水转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4类,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流动界限由123°E,30.3°N到127.3°E,33°N的直线和由123°E,31.8°N到127.3°E,34.5°N的直线所围的区域。长江冲淡水给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提供了大量的硅酸盐,对提高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息,提高了生物量。最后,用该海区虾类的分布密度证实了由该水团所做出的对生物量的推论。  相似文献   
8.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抚仙湖作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国家战略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库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及流域开发的增强,抚仙湖生物群落组成近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的趋势.为了摸清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于2015年对抚仙湖南、中、北3个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逐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由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组成.方差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演替模式,而空间差异不明显.浮游植物的优势属种(按生物量) 1月为隐球藻、丝藻、转板藻,2月为克罗脆杆藻、飞燕角甲藻、转板藻,3月为小环藻、转板藻,4—7月为锥囊藻、飞燕角甲藻、转板藻,8月为飞燕角甲藻、转板藻,9月为飞燕角甲藻、锥囊藻、转板藻,10月为飞燕角甲藻,11月为飞燕角甲藻、多甲藻、转板藻,12月为转板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温度和总磷浓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呈显著相关,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水温和总磷浓度分别单独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26.0%和2.6%,共同解释了3.0%.与2002—2003年转板藻全年占优相比...  相似文献   
9.
To clarify the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nitrogen(N) enrich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whole-plant traits(plant height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leaf morphological(specific leaf area(SLA) and leaf dry mass content(LDMC)) and chemical traits(leaf N concentration(LNC) and leaf phosphorus(P) concentration(LPC)) of Deyeuxia angustifolia and Glyceria spiculosa following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of N addition at four rates(0 g N/(m^2·yr), 6 g N/(m^2·yr), 12 g N/(m^2·yr) and 24 g N/(m^2·yr)) in a freshwater marsh in the Sanjiang Pla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both D. angustifolia and G. spiculosa, N addition generally increased plant height, leaf, stem and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but did not cause changes in SLA and LDMC. Moreover, increased N availability caused an increase in LNC, and did not affect LPC. Thus, N addition decreased leaf C∶N ratio, but caused an increase in leaf N∶P ratio, and did not affect leaf C∶P rati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mid-term, elevated N loading does not alter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but causes substantial changes in whole-plant traits and leaf chemical traits in temperate freshwater wetlands. These may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N enrichment o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us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n freshwater wetlands.  相似文献   
10.
The phytoplankton reproduction capacity (PRC), as a new concept regarding chlorophyll-a and primary production (PP) is described. PRC is different from PP, carbon assimilation number (CAN) or photosynthetic rate ( P^B ) . PRC quantifies phytoplankton growth with a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data in Jiaozhou Bay, Qingdao, China, collected from May 1991 to February 1994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PRC in Jiaozhou Bay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cycles and trends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Jiaozhou Bay; and to develop a corresponding dynamic model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vs. PRC. Simulation curves showed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has a dual function of limiting and enhancing PRC. PRC‘s periodicity and fluctuat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eawater temperature. Nutrient silicon in Jiaozhou Bay satisfies phytoplankton growth from June 7 to November 3. When nutrients N, P and Si satisfy 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and solar irradiation is sufficient, the PRC would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on phytoplankton growth. Moreover, the result quantitatively explains the scenario of one-peak or two-peak phytoplankton reproduction in Jiaozhou Bay, and also quantitatively elucidat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one- or two-peak phytoplankton re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marine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