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5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永凯 《海洋科学》1992,16(4):73-73
本文通过区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从供需平衡角度,分析论证了在工业生产中充分开发利用海水,是本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行之路。利用海水在技术上和实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吕红  杨淑华  刘群 《地下水》2005,27(3):158-159,168
阐述山东省小水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小水源现状开发利用潜力,从影响小水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小水源近期开发利用发展方向,为合理制订小水源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及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同位素方法在判定矿井水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鹤壁矿区五个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建立了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的同位素鉴别标志,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判定矿井突水水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壮 《地质与勘探》2023,59(2):353-376
中国大陆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山西省局部地热异常特征明显。通过收集山西省典型地热区域流体数据,选取典型钻孔分析,探讨并总结山西省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地热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认识:山西省水热型地热储层水温分布在28~78℃,北部以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主,中部以古生代灰岩为主,南部以古生代碳酸盐岩为主;北部热源主要来自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中部和南部热源受地幔上隆及岩浆活动影响;省内深大断裂构成地下热水运移通道,热传导性较好;第四纪和第三纪松散层为省内地热良好的保温盖层,岩性以粘土、砂质粘土及砂层为主。结合前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山西省地热水pH值呈弱碱性,其中Sr、Li、Si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地热水氚含量小于1TU,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地热田出现δ18O漂移,氧同位素交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矿区矿井突(涌)水水源判别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在平顶山矿区所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以识别一些来源不清的样品归属,建立该区突(涌)水水源判别模型。选择水中6大离子为变量,对37个水样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阳离子三角形分析;以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为基础,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该矿区寒武系灰岩水、薄层灰岩水(L2)和砂岩水3类判别模型,并应用马氏距离作F检验和归属概率“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郝爱荣  王同兵  王辉 《地下水》2003,25(1):41-41,43
根据高青县城区的供水实际情况,分析开辟县城第三供水水源,实施水库连网的必要性。依据大芦湖水库的地理位置、水量及水质特点,把大芦湖水库作为高青县城理想的第三供水水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从而解决城区供水矛盾。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包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对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进行了详细探讨。其结果表明,下庄铀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6.90‰~-9.80‰(SMOW)、δD=-30‰~-85‰(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范围。水-岩同位素交换后,岩石的δ18O值明显降低,显示出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古地下水具有相当低的δ18O值。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同位素交换结果证明下庄成矿古水热系统具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大气降水与岩石交换后热液的δ18O计算(-8.26‰~+1.53‰)与成矿期热液的δ18O值(-6.54‰~+1.43‰)相吻合。证据表明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城区为研究背景,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第Ⅱ承压含水层是该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的理想含水层.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适宜性分区标准,将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划分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为苏州城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军 《测绘学报》2020,49(4):533-533
青藏高原作为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与水源供给地,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青藏高原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且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变暖必然导致该地区的多年冻土与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以野外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冻土分布数据、土壤水热以及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因子在其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绘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限制因子的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