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环境领域的信息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源环境领域的深层研究问题;同时提出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观点,进而对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的战略进行了概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情报》2008,(7):14-14
津巴布韦政府近日向实施本土经济计划又迈进一步。该国即将宣布成立一个新部门,以监督本土化经济振兴法(1ndigenisation and Economic Empowerment Act)的快速实施,同时表示欢迎跨国公司与该国矿业部门组成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3.
4.
魏雷  刘晓平  朱竑  杨蓉 《地理学报》2024,(4):1068-10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特定社区、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地方性是非遗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非遗的地方性不仅被本土要素塑造,更是被超越本土的不同物质、知识技术和观念符号等共同建构。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了3个服饰品牌对珠三角地区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的地方性表征。研究发现,由于在跨地方网络中的位置性差异,各个品牌采用不同的尺度策略形成了关于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地方性的多种叙事。具体来看:(1)本土化策略将品牌主理人的本土身份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领域相对应,将传统非遗所包含的历史、气候、资源、文化等关键地方性要素定位为品牌市场运作的核心竞争力;(2)多重再地化策略是品牌在本土、区域和全球的多重尺度上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各层面机会进行品牌运作,同时将非遗实践与多尺度的议程连接起来;(3)地方杂糅策略在世界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融合了不同地方的理念、话语和知识,将非遗实践塑造为全球多元文化的杂糅景观。本文诠释了在非遗实践中尺度是非层级的、网络化的。相应非遗的地方性是关系化的和情境化的,不是由边界所限定而成,而是被非遗实践所创造的地方之间的关联所塑造。  相似文献   
5.
章锦河  汤国荣  胡欢  于鹏  赵琳 《地理研究》2018,37(10):2011-2023
文化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进程揭示了多元文化世界存在的客观事实。在文化全球本土化过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提供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智慧和策略。在分析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文化间状况和文化间性理论有何可为的基础上,探讨地理学视角的文化间性研究,结论认为:进步的地理学思想应该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承认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现实,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碰撞与共存确立准则,不同地方文化主体之间在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认知、理解和互动,达成多元地方文化间和谐共处与认同,并以此构建一个兼具间性特质和时空特性的文化间性世界。地理学视角的研究深化文化间性理论,文化间性理论也能启发地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地理新课程十分重视选择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类资源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海洋旅游中文化要素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尤其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文章对现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几个相关概念,本土化模式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以及我国海洋文化旅游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未来走一体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崇禧  赵克斌  程军 《物探与化探》2002,26(2):106-109,117
中国油气化探在40余a的发展中,历经坎坷,坚持走国外引进、试验改造、开拓创新的道路,建立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找油气技术方法。在化探方法指标筛选、应用条件研究、分析测试技术改进、数据处理及解释评价等方面,都实现了本土化的过程。继续吸纳新技术、新方法,借鉴国外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油气化探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朱弘  郭春兰 《地理学报》2009,64(8):967-977
福音村是指基督教传入后在中国乡村地区出现的一种过半村民为基督徒的特殊聚落。深圳的老福音村具有百年基督教会发展史,它们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农村一样,在改革开放后被推进了全球化的浪潮,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生产方式、聚落景观和村民的生活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在老福音村中,基督教对本地村民的影响已日渐式微,但在不断进入村内的外来人员中却出现"枯木逢春"的繁荣景象。在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中,福音村落发生了诸多变化。研究以深圳市三祝里福音村为个案,通过分析20世纪初以来该村落基督教的动态发展过程,关注全球化在福音村基督教的兴衰浮沉中所扮演的角色,尝试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剖析全球化背景下福音村如何"老死",又如何获得"重生"的进程,以寻求本土化与全球化在村落演化中的响应。研究的开展是对国内相对薄弱之宗教地理和乡村地理之研究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同时,也对当前形势下我国乡村生活方式的调适和和谐社会组织形式的构建,以及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居民开展自由、健康的宗教信仰活动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学范式正由"正统"到"非正统"、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变化的探讨,提出在全球英语教学多元化格局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应选择适合中国本土特征的英语教学模式、将本土文化的内容融入英语教材的编写中,实施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以培养学生本土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