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析。采用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学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核酸分析、回感实验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鲫鱼体内分离到病毒一株,未发现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该病毒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2,CyHV-2)病毒,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的鳃和肾脏有明显病变,电镜下可观察到病鱼脾脏组织有带囊膜的球形病毒,囊膜直径约为170—200nm,病毒衣壳直径约为110—120nm,核心直径约为60nm,用组织匀浆感染鲫鱼囊胚细胞系(CGB)可稳定地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用患病鱼组织匀浆液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死亡率高达100%,荧光定量PCR检测到该病毒可感染多器官,其中以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肝脏中最少。本研究可为CyHV-2的诊断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体研究Ⅱ. 病原体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不同地区典型病虾的头胸部和肝胰腺,通过差速和超速离心,进行了病原体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各地样品提纯后,均可见大量杆状病毒,其长度为380-410nm,直径为90-100nm,与组织切片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相比,其长度较大,而直径较小.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种病毒是造成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3.
王涛 《地理教学》1998,(6):30-30
赤潮又叫红潮,是海洋表层红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近海海域.藻类浮游生物因水质变化和养分提高而大量繁殖.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大片红色。因主要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能出现褐色、黑色、黄色等。  相似文献   
4.
5.
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人工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典型的白斑症病虾中,分离出一种杆状病毒,属对虾白斑病杆状病毒[3]。为了探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病机理及传播机制,作者于1996~1997年冬季,采用青岛地区当年夏季暴发典型白斑症的病虾,对中国对虾健康的越冬亲虾进行了白斑病杆状病毒的感染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病虾标本与病原分离具典型白斑症状的病虾,于1996年8月取自青岛城阳区红岛邵格庄发病的虾场,保存于-70℃。剥离病虾的胃、肠及鳃组织约10g,加液氮充分研磨,加90ml0.01mol/LPBS(0.2mol/LNa_2HPO_4-Na…  相似文献   
6.
T-E染色法用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T-E染色法可对该病进行现场快速诊断。取发病对虾的胃上皮区组织 或鳃组织,用T-E染液进行压片染色,可观察到上皮细胞核和结缔组织细胞核的病 毒性病理变化:细胞核质被挤到核的边沿,核内空泡化。发病严重的对虾胞核显著 膨大,核内呈嗜伊红着色。用这一染色法在现场仅需10min就可掌握对虾的细胞病 理变化,诊断结果与组织切片的H-E染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对虾配合饵料中以1‰~2.5‰的比例添加“对虾克毒王”药物,在整个养成期投喂含“对虾克毒王”的药饵,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福建漳浦、广东深圳、山东莱州、文登对虾养殖病害防治示范区和示范区外的大连庄河市、天津汉沽区、山东日照市等养虾点进行大面积药物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试验,收效显著,能完全控制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可使养殖期延长1~2个月,并可促进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8.
1993年以来,由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蔓延,全国从南到北对虾大量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使我国对虾养殖业严重受挫。1993年“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技术研究”作为国家“八五”应急攻关项目立项。该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农业部、国家教委等有关单位参加,集中了全国研究虾病的科技力量,历时两年多,已圆满完成,近日在青岛通过国家验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权威,对该项成果以很高评价。主要成果: 1.确认了病原。经研究得知,杆状病毒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该杆状病毒粒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3年天津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病理及传播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取自塘沽区、汉沽区、宁河县和大港区发病和未发病虾池的可疑濒死活虾(体长4~7cm),固定前快速将肝胰腺连同中肠取出,或将头胸甲剪开,将虾体切成背部相连的数段,浸入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2],组织病理观察用石蜡切片,厚8μm,H-E染色。电镜材料是将肝胰腺切成小块浸入2.5%戊二醛液固定,放入冰桶中带回试验室,常规超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调查用无菌瓶采水,用异养菌培养基(PGY)和TCBS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南京玄武湖近年来死鱼事件频发,对该湖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湖水富营养化和沉积物污染十分严重。但生礅毒理学研究表明,湖水和沉积物等对鱼类尚未见有急性毒性作用,根据玄武湖鱼类死亡症状,从玄下湖鱼体上分离到一种致力极强的鱼类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研究了该病原菌的至病特性,并系统地分析了水质主要污染指标,水体富化,藻类种群动态,沉积的污染及其氧化还原层等多种因素对玄武涌鱼类暴发性死亡的发生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