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圆尾斗鱼的繁殖、生长和对蚊幼虫的摄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伟  易伯鲁 《海洋与湖沼》1991,22(2):181-186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是鲈形目攀鲈科中的一种小型淡水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湖沼、沟渠等静止水体中。它可大量摄食蚊幼虫,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蚊幼虫的孳生,防治以蚊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疾病的目的。由于这种鱼可行气呼吸,在环境接近干涸情况下,也能生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圆尾斗的生物学特性,并说明它在消灭以蚊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圆尾斗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圆尾斗鱼的受精卵呈圆球形,光滑,略带淡黄色,浮性;卵膜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直径为1.19mm,当水温21-23.5℃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需42.5小时;水温22-24.5℃时,刚出膜仔鱼到卵黄囊消失需4天,到油球消失约25天。出膜30天仔鱼的形态基本与成体相似。  相似文献   
3.
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技术从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精巢中克隆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差异,并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其组织表达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泰国斗鱼AMH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804 bp,其中开放读码框为1 596 bp,编码532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最高仅55%;AMH前体蛋白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泰国斗鱼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亲缘关系最近;AMH基因的组织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及性别差异,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雄性个体脑、脾和肌肉次之,垂体、肝、肾、心和肠中未检测到AMH表达,雌性个体脾、心脏和肌肉次之,脑、垂、肝和肾中未检测AMH表达。  相似文献   
4.
圆尾斗鱼食物选择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先武  周洁  杨灵 《湖泊科学》1995,7(2):173-177
在实验条件下,圆尾斗鱼优摄食纹幼虫和摇蚊幼虫,对食物的选择性明显,同时表明,用数量指标,以选择指数和X^2检验能较客观地,可靠地说明食物选择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0,(2):7-7
鱼如其名——泰国斗鱼甚至会对自已的影子发起攻击。 泰国斗鱼又名五彩搏鱼,生活在东南亚近海的温暖水域。雄性泰国斗鱼的攻击性极强,它们可以用尖利的牙齿把对手撕烂,或是用尾巴将对手打得血肉模糊。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泰国斗鱼的战斗策略反映了它们不同的个性。研究者发现,雄性泰国斗鱼的性格基本上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接吻鱼     
《海洋世界》2014,(2):78-78
<正>有读者来信,希望小编们推荐适合家养的观赏鱼,那就趁着本月的情人节主题推荐给大家一种很有意思的热带鱼——接吻鱼。接吻鱼又叫亲嘴鱼、吻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属鲈形目、吻鲈科、钉嘴鱼属,体色为浅红色,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实际上,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故一般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也许是一种争斗。接吻鱼游动起来十分缓慢,显得仪态万千,是极具观赏性的热带鱼。因为鱼体微红带白好似初放的桃花,所以还有很多行家叫它桃花鱼。接吻鱼喜欢栖息于热带河流中,在原产地常被作为一种食用鱼。它对水质的要求不严,群居性不太明显,游动起来十分缓慢,显得雍容大方,具有迷人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