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50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909篇
海洋学   67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3.
西南低涡是对流层下层的中尺度扰动。本文在零级近似条件下,采用p坐标系的基本方程组,在边界层内设计两层模式。通过一定的简化方程组后,得到:当Z≤1/2[kL~2/(μ~2Knu~*)] 时,摩擦效应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使扰动减弱;另一方面使扰动增强,而前者的影响略大于后者,最终使扰动消失。频率随高度Z的降低而增加。当Z>1/2[kL~2/(μ~2Knμ~*)]时,摩擦作用甚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频率虽然有两个值,但随高度Z的增加,他们趋于一个常值。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口硬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 1997年 6月、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 3个航次对渤海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研究海区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 30 6种 ,其中甲壳动物 97种 ,环节动物 95种 ,软体动物 88种 ,棘皮动物 11种 ,其它动物共 15种。其总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 2 5 76 ind./m2和4 4 .4 7g/m2。渤海大部海区的总平均生物量在过去十年中可能未发生大的变化。渤海含砂量相对高的生境有较高的动物丰度 ,而在水位较深的水域 ,由于有较高的初级生产量到达底部 ,从而支持着较高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渤海海峡口可能是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0.
提出波浪作用下岸坡和海底动态和静态平衡条件的数学模型。在已建立的推移质泥沙体积输沙率基本关系式的基础上,根据连续方程,计算出底坡、泥沙、波浪三要素在动态和静态平衡情况下的关系式,得出反映这种关系的底坡平衡函数曲线图。用实际资料对这一函数曲线进行了验证,并对实际资料相对模型的某些差异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