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5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uberculatus(Miers)俗称白蟹,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等海域。它是一种大型海产经济蟹类,食用价值高、生长快,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陆续对其在形态、习性、繁殖、发育、生长、种群、生理、成分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关于梭子蟹同工酶的研究罕见报道。笔者以三疣梭子蟹发育早期幼体为材料,进行了4种同工酶谱研究,以期为三疣梭子蟹的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刀额新对虾幼体的培育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伟雄  洪万树 《台湾海峡》1991,10(3):199-204
在水温26~28℃,pH8.1~8.3,海水盐度27.6~29.7的条件下,刀额新对虾幼体从无节幼体第一期(N_1)培育至仔虾幼体第一期(P_1),历时10d,成活率81.9%;至仔虾幼体第8~10天(P_(8~10)),成活率为80%。刀额新对虾幼体发育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对虾类幼体的发育特点,其糠虾期身体仅稍倾斜而不呈倒悬状态,极少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直至P_(3~4)摄食丰年虫幼体现象才较多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发育阶段8种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EST、AMY、MDH、GDH、Gd、LDH均随发育其同工酶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EST在无节幼虫期只有1条酶带至仔虾期增至6条,且酶活性亦随发育而渐增;AMY共检测出3种,即α-AMY、R-AMY和Q-AMY,酶带数由无节幼虫早期的3条增至仔虾期的8条,且随发育酶带的表型及活性均有明显的变化;MDH显示的酶带数量较多共15条,此酶谱在无节幼虫早期为3泉至仔虾期则增至15条;GDH共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早期为5条至仔虾期为7条;Gd有8条酶带,在无节幼虫期为5条,以后渐增至8条,此外,LDH的酶谱变化差异不大,即除无节幼虫期外,其他各期均为3条酶带,且表型基本相似;而ALP和ACP则表现。相对稳定,其酶带数在ALP为2条,ACP为1条。  相似文献   
4.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 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 (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 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 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 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受。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 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其大小、形状和运动性,而与食物 的化学组成(味道)关系不大。此阶段的对虾采取了悬浮摄食模式,且主动和被动两 种模式并存。本研究还表明,将幼体和早期仔虾的食性简单地区分为草食或肉食性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对喂食不同饵料的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干重及化学元素(C、H、N)含量进行逐日测定,结果表明:在Ⅱ期,一直喂食轮虫的青蟹幼体,其干重及C、H、N含量与从该期起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相比较,二者相差不大;但进入Ⅲ后,却明显低于在溞Ⅱ或溞Ⅲ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且差距随幼体发育不断地增大,至变态为大眼幼体时,其干重及C、H、N含量仅为在溞Ⅱ或溞Ⅲ起改喂卤虫的60%~70%.虽然不同喂食条件的青蟹幼体其C、H、N绝对含量相差很大,但其各自占干重的百分比却相对稳定,一直喂食轮虫的幼体只稍低。元素比与喂食条件无明显关系。青蟹溞状幼体各发育期间的生长呈指数式,期内生长呈幂函数式。大眼幼体期内的生长亦呈幂函数式。  相似文献   
6.
珠江伶仃河口湾及邻近内陆架的纵向环流与物质输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子Shen 《热带海洋》1993,12(4):47-54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珠江伶仃河口湾与邻近内陆架在不同径流影响下的水体混合空间状态和季节变化特征。主要由河口湾表、中层冲淡水和内陆架底层上溯的高盐补偿流构成了河口湾和内陆架之间的净环流,在高径流量和西南大风的情况下,环流下移向内陆架扩展增强。计算表明,7月纵断面上的净环流输运是盐分纵向净通量的控制因素,输运方向指向上游,而其余季节则以向海的净平流输运为主。悬沙净通量主要受净平流及潮抽吸输运控制,潮抽吸  相似文献   
7.
王辉  冯士笮 《海洋与湖沼》1995,26(2):161-16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进一步假定Si在河口的无因次化学转移项量级为k^2,给出了Si的长期输运方程。对于一种二维模型河口,数值求解了零阶天文潮,欧拉余流、斯托克斯漂移、拉格朗日余流和盐度的分布;分别计算了平均逼留时间为13,30,60,180d等所对应的Si浓度分布;给出了Si-s相关图,讨论了河口中Si的保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幼体期视觉器官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4年3-5月,以中国对虾无节幼体6个亚期,蚤状幼体3个亚期,糖虾幼体3个亚期及仔虾各时期的幼体为材料,用日产Olympus万能研究显微镜观察研究各期幼体单眼及复眼的发育。结果表明:在中国对虾无节幼体N1-N66个亚期,单眼的两侧均有复眼的原基组织。  相似文献   
9.
10.
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建立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并对连云港市两大堤建成前后的拉格朗日余流变化进行了分析,且选择有代表性的排污口进行了数值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