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科普形式介绍在广东曲江马坝镇发现的“马坝人”古人类头骨化石和附近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情况。并探讨二者承前启后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文华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9,18(2):205-209,T002
对厦门海域5头成体,6头哺乳期幼仔的中华白海豚颅骨,耳骨及舌骨进行了比较研究。5头成体标本的颅骨都已完全骨化缝合,而幼仔的颅骨都基本未愈合。成体,幼仔的耳骨大小和形状都基本一样,表明耳骨的生长和发育与头骨的发育是非同步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仅限于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其中水牛化石较为少见.最近在朝阳区望京西路一建筑工地地下13m处发现一残破水牛头骨;依据大小及头骨和角心形态,可将其归入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 Chow et Hsu,1957).北京平原地区的水牛化石,可能出现于距今2.5~4.0万年前,该时间段正值玉木冰期中的一个间冰阶.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馆藏的另一件几近完整的水牛头骨化石,尽管没有产地信息,但从大小和形态特征判断,该标本也属于杨氏水牛;该标本是迄今报道过的最完整的杨氏水牛头骨;从化石保存状况初步判断,其产地很可能在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0,(4):6-6
研究人员复原了一个古人类头骨,结果发现今天人类的大脑已经发生了“压缩” ·人类喜欢将自己描述为受大脑而非肌肉驱动的高级生命形式。而一项对一枚古代头骨复原的计划给世人带来惊奇,它为人类的大脑已经开始缩小的理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斑海豹的生长与头骨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斑海豹性成熟年龄:雄性3—4年,雌性3—5年。雌兽10年后、雄兽14年后体长不再增长。头骨骨缝愈合速度,随年龄不同而异,各枕骨间的骨缝愈合最快,其次是枕骨顶骨缝,鳞骨顶骨缝,额骨顶骨缝等。一龄兽的翼骨钩状突是结节状、不外展,成年兽则是扁平状并向外侧伸展开。颊齿排列:幼兽紧密并有交错现象,成体松散,齿间有缝隙,无交错现象。乳齿式:I~3/2、C1/1PC4/4=30。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1992年采自浙江开化的一件羚羊头骨化石。标本经记述对比研究后,认为它代表了GazelleBlaimville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开化羚羊(新种)Gazellekaihuaensissp.nov,时代也属于晚更新世。尚系浙江首次发现,这对羚羊的分布范围及其古地理、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系统分类归入霸王龙科。但有的学者怀疑它是早先发现于蒙古晚白垩统地层的一种体长8m~10m的霸王龙科恐龙——警报龙(Tarbosaurus Maleev,1955)的幼体。  相似文献   
8.
黄寰 《国土资源》2003,(8):50-52
日前,一则由新华社向全球发出的通稿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国科学家首次将CT技术应用于蜥脚类恐龙头骨结构分析,结果发现,在博物馆中原装在合川马门溪龙骨架或骨架模型上与梁龙头相仿的头骨模型,居然是错误的。而且,马门溪龙并不是许多科学家原认为那样像长颈鹿一般“昂首阔步”,其颈子最适合的斜角在20°。 这位年龄不过39岁的科学家就是重庆自然博物馆代馆长、成都理工大学欧阳辉博士。  相似文献   
9.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人类遗址,记载着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人类的体质及文化特征的演化历史。对1983年在此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进行了研究,该头骨是迄今在辽宁地区发现的惟一较为完整的新石器人类遗骸,为探索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研究显示,小孤山人类遗骸为3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通过与更新世晚期、新石器时代及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头骨的比较,发现小孤山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形态特点,大部分特征与现代人相同,少数特征如颅长和颅容量,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的上限,而与更新世晚期人类接近。小孤山人非常低矮的上面部和鼻部,使其具有独特的头骨形态特点而差异于其他全新世头骨。15组头骨样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石器时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非常大,难以将小孤山人的体质类型归入南方或北方类型,提示有必要对我国古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分型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玄  吴秀杰 《第四纪研究》2017,37(4):747-753

乳突小房是位于颞骨乳突内部的窦腔结构。由于乳突小房埋藏在骨壁内部,对其形态的变异情况,目前还不是很清楚。高分辨率工业CT的应用,使得研究者可以在不破坏标本的情况下通过对乳突小房进行三维虚拟复原而获取乳突小房的内部形态信息。本文通过对58例现代云南人头骨的共计112侧(左侧和右侧)完整乳突小房标本的类型、分布、表面积、体积等特征进行综合的研究,获取现代人乳突小房变异的数据,为探讨不同人群间及古人类演化上的变异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气化型占71%,板障型占12%,混合型占17%,硬化型无;2)测量得到的这批材料乳突小房的平均体积为6.45cm3(变异范围0.81~16.13cm3,标准差=3.44cm3),表面积为41.36cm2(变异范围8.56~90.12cm2,标准差=16.62cm2);3)乳突小房在左右两侧、性别上没有差异,这就意味着我们选择研究对象时不必区别对待两侧样本,同时研究中也无法根据乳突小房的特征区分性别;4)乳突小房的体积与其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4;5)乳突小房的体积与乳突的长度具有微弱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探究本文结果是否限于研究人群,在未来的研究中,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样本差异也需要被考虑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