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9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2.
溴是一种在自然水体中都含有的元素,通常以B r-的形式存在。目前最常用的水净化方式就是向水中通入臭氧以杀灭细菌;而臭氧分解的副产物即为B r-转换成的B rO3-,这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本实验室曾使用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分析B rO3-和B r-,方法虽能有效地将这两种溴形态分离,但分析每个样品需8 m in。本文试图建立新的方法缩短分析时间,并验证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时测定其他含溴化合物的能力。1实验部分1.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表1列出了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两种模式下HPLC的分析条件,完成形态的分离。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在分析中显示出不同  相似文献   
3.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Ⅲ.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度,底质,潮流等环境生态因子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合相似性比较及聚类分析,杭州湾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划分为三个类型:湾底群落,湾中群落和湾口群落。从湾底向湾口,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度d值皆呈增大趋势,而优势度D值逐步减小,表明群落结构比湾底到湾口由简单趋向复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栖息在我国淡水鱼苗培育池及水稻田中的6种原蚌虫(隶属于甲壳门,鳃足纲,介甲目,蚌壳虫科)进行了分类记述。其中的兖州原蚌虫Eocyzicus yanzhouensis sp.nov.及拟莱阳原蚌虫E.paralaiyangensis sp.nov.系2新种。分别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佩里原蚌虫E.perrieri Daday,1914,多刺原蚌虫E.spinfer Durga Prasad et al,1981及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文中附有6种原蚌虫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54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次: 1.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4; 2.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3.戴维原蚌虫E.davidi(Simon,1886)Brtek et al,1984; 4.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5.兖州原蚌虫,(新种)E.yanzhouensis sp.nov.; 6.拟莱阳原蚌虫,(新种)E.paralaiy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6.
研究并建立采自胶州湾的11株大小存在差异的新月细柱藻单克隆培养体系。对其核编码的SSU rDNA基因和叶绿体编码的rbc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1株C.closterium的SSU rDNA基因和rbcL基因存在很大的序列变异。依据rhcL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变异则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分别通过两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将11株C.closterium分成相同的6个分支(clade)。通过SSU rDNA基因构建的NJ树将所有的细柱藻聚为一支。SSU rDNA基因NJ树将细柱藻分为2个明显的支系(lineage):支系Ⅰ由12株C.closterium组成,包括本实验分离到的全部11株C.closterium,该支系中部分节点没有得到较高的支持率(〈50%);支系Ⅱ包括2株C.closterium和1株C.fusiformis。在rbcL基因NJ树中细柱藻也形成2个支系,11株C.closterium组成1个支系,系统树中每个节点均得到很高的支持率(〉70%)。统计分析表明,支系Ⅰ中株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其它微藻种的种内变异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分析结果证实C.closterium实际上是1个种复合体(species complex),可以被细分为若干个种。  相似文献   
7.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在差异表达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年以来,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仅限于差异筛选cDNA文库,直到1992年Liang等[1]发明了一种检测基因转录模式的方法,即mRNA差异显示技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2年11月在亚大湾大鹏澳进行的连续30d(每日采样一次)观测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大鹏澳非养殖区中各浮游植物优势种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建立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并与春季的大鹏澳现场调查建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生境变化(降雨)对浮游植物优势种演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不同的演替过程。春季浮游植物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大量降雨引起海水中营养盐浓度升高,促进并维持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高密度生长,待营养盐被大量消耗后,中肋骨条藻数量下降,减轻了对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的生长压力而使其成为优势种;而秋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较春季大为减少,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对资源的竞争较为缓和,使外界环境变化成为影响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原因;降雨期间虽然营养盐增加,但环境变化使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雨后柔弱菱形藻数量不能恢复,水体中高营养盐浓度促使中肋骨条藻出现生长峰值。  相似文献   
9.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蚶科贝类的一种大型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南部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生活在3~50m(多为20~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但有有关关其其自自然然群群体体的的遗遗传传变变异异及及群群体体间间遗遗传传分分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不不多多 ;;同同时时,,作作者者和和日日本本研研究究者者发发现现,,中中国国、、韩韩国国和和日日本本魁魁蚶蚶群群体体在在形形态态和…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胰蛋白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技术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胰蛋白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度,序列中包含一个内含子和两个不完整的外显子,编码182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3.5%;含有胰蛋白酶所特有的His、Asp和Ser组成的活性三联体、决定胰蛋白酶底物专一性的Asp、底物结合部位的G1y残基。综合分析认定该基因为胰蛋白酶基因片断。将其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其他动物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与现有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虾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