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京杭大运河长三角地区扬州至杭州段为研究区域,在归纳沿线7个城市运河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线路策划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1)保护古运河遗产;(2)改善水质,控制货运船只;(3)整合城市文脉;(4)丰富古运河旅游内容.通过比较古运河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与古运河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发现:两种模式在实施流程和操作对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两种模式形成的古运河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拟合很好,共同构成了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空间模式.构建了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发展轴线,并指出影响古运河旅游空间范围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09,(6):42-53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古城西阁门外七里古运河畔,比邻枫桥,曾称枫桥寺。 提起寒山寺,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胜的那首《枫桥夜泊》。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长姚炎祥介绍说,历史上,寒山寺几易其名。  相似文献   
3.
塘栖古凰     
杭州北郊的余杭塘栖镇素以水乡著称。如今开发之际,觅得几处岁月留痕,古风犹存。那儿的桥井碑庙,还有街,像流经小镇的古运河一样,让你找到了积淀已久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4.
5.
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环境概念分析入手,探究了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内涵。为与实践治理目标相适应,从形态、动力、水质、生态和景观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模型,为河流治理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和依据。以镇江市古运河为例,选择了6个特征河段进行比较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古运河进一步的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业三章     
三桃园的老支书 1983年,我刚从部队转业不久,在省第二测绘大队一中队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我们中队的测区是地处黄河北岸的豫北地区,中队部的驻地便选在测区的中央一滑县道口镇,这里有天下闻名的“道口烧鸡”,中队部设在城郊结合部的古运河畔的迎宾旅社,所辖的8个作业分队分散在周边的几个县。中队长和我分工,他主管业务生产,我主管党建、政治工作和后勤。  相似文献   
7.
防城的背影     
潭蓬古海运河 防城港潭蓬古运河虽然没有京杭大运河悠长气派,却是中国唯一的海上古运河。仅此一点,就足够让我们站在那里,一览它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扬州古运河富营养化水体为对象,现场围隔实验研究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可行性,考察生物沸石覆盖削减上覆水、底泥间隙水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削减效果,讨论生物沸石覆盖修复过程中不同形态磷转化机制.结果表明,覆盖强度为2 kg/m2的生物沸石覆盖(厚度约2 mm)对上覆水中总磷的削减率为57.41%,对上覆水中正磷酸盐的削减率为60.03%;对底泥间隙水中正磷酸盐的削减率为59.80%;对表层底泥(0~20 cm)中总磷削减率为11.28%,对无机磷削减率为11.82%,对有机磷削减率为11.11%.生物沸石覆盖能将底泥中不稳定的无机磷(可溶性磷、铁结合态磷、铝结合态磷)或少部分较稳定的无机磷(钙结合态磷)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磷(包裹磷),说明生物沸石覆盖不仅能削减液相中磷负荷,而且能将固相中不稳定的无机磷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磷;可见,生物沸石薄层覆盖能有效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利用生物沸石薄层覆盖削减富营养化水体磷负荷是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富营养化水体底泥生物薄层覆盖修复过程中不同形态无机磷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风景之旅会频频擦亮行者的眼眸,历史之旅会瞬间触及行者的心灵。如果你去过"天下第一庄"——台儿庄便能体会到台儿庄之旅融汇了两种旅行的合力触摸你心中情与景的交集。  相似文献   
10.
正三、柳孜集觅古如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新的重大发现都会引起轰动一样,隋运河遗址的发现,同样震撼了我国考古界和学术界。让我们走进深隧的历史长廊,追溯一下柳孜村曾经拥有的辉煌。柳孜村原为柳子镇。据明、清《宿州志》所载:四千二百年前,柳孜属相城。春秋战国时先为宋地,后为楚属。隋时属临涣,唐元和四年属宿州,宋为宿州临涣县。自隋代开凿大运河后,逐渐发展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商埠。唐杜右《通典》及李吉甫《元和郡图志·卷五》,对当时柳孜商务运输的繁忙景象均有形象的记述:"运漕商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