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0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1545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626篇
地球物理   641篇
地质学   2900篇
海洋学   1599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56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塘江流域的水文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华 《地理科学》1990,10(2):177-184
  相似文献   
2.
3.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ecause the migration phenomena reflect partly the seismic mechanism and involve the prediction of tendency of seismic activity. Research on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mostly focused on finding the phenomena. Some attempts on getting regularity were comparatively subjectiv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re should be indices of migration in earthquake dataset and the indexes should have statistical meaning if there is regularity in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study, three derivative attributes of migration, i.e., migration orientation, migration distance and migration time interva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North China region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has statistical meaning. There is a dominant migration orientation (W by S to E by N), a dominant distance ( ≤ 100kin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00 ~ 700km), and a dominant time interval ( ≤ la and on the confines of 3 - 4a).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will differ slightly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 or earthquake activity phase.  相似文献   
5.
本在小粘滞参数,低吸积率的条件下,借助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自相似解,考虑非热正负电子对产生,采用分两个区域分别求妥然后对接的方法,研究了含平流的热单温吸积流的径向结构。证实了热吸积流所具有的一些显特征和基本性质,同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含平流的热吸积流存在一个临界半径rCr;明确指 出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冷却率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平方反比关系;提出正负电子对过程对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过程有显影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释太阳观测中磁流浮现形成活动区的主要特征——AFS弧顶的上升运动和弧脚的下沉运动,谱斑,Ellerman炸弹等,我们采用了MHD-Lagrangian数值模拟法计算了重力分层(压力密度指数递减),太阳大气中同基底磁场反向和同向的磁偶极子从光球下浮出时产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计算证明:反向的偶极子会导致流体产生会聚和下降运动,为了能让反向偶极子浮出必须适当增压,演化的结果形成电流片,因而有可能引起如Ellerman炸弹等小型爆发现象.还证明了:在浮现处一定产生加热增温,即导致谱斑发亮现象.在弧顶气体是上升运动,速度小;弧脚处气体作下降运动,速度较大,这主要是重力分层气体压力密度非均匀引起的,和Brunt-Vaisala振动有同一的起因.我们还模拟了通常活动区形成时的初期现象:1500高斯强磁偶极子浮进100高斯的弱光球色球基底场时产生的动力学现象.计算表明:为了不致产生激波必须减压浮出,即类似于黑子降温式的浮现,浮现时间应是小时的量级,浮现后确实在色球里导致强的电流片,当这电流片升至低日冕后,会成为Heyvaerts,Priest等人期望的耀斑发生源,因而浮现过程有可能是耀斑储能和触发机理之一.另外我们利用计算结果试解释了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流浮现资料,即文[1]和文[2]的一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南黄海地震区(带)的厘定及其有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南黄海的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地震活动水平远高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应作为一独立的地震区(带)存在,以利于对该海域的地震研究和监测;并对其地震活动有关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8.
藏北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自治区北部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进行了研究。根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毕洛错地区的石膏岩层和油页岩为曲色组的一部分,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确认下侏罗统曲色组在区域上可能是寻找油气、油页岩资源的重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平均为68.57%,K2O/Na2O值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 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3.66%,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均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05).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40.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銭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宁期(778 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其中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分别为49 Ma和61 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核三段湖底扇与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店地区处于泌阳凹陷中部,属于深水沉积区,含砂率多数在20%.该区核桃园组三段Ⅲ~Ⅵ砂组可识别出湖泊相和湖底扇相,具有较为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在取心井段中可寻找到液化流、滑塌、拉裂与掉落岩块的滑动证据;此外,发育砂纹层理、泄水沟构造及渫状构造,后二者见于鲍玛序列C段,它们和砂纹层理伴生,这些岩块的上下层均为鲍玛BE段组合的浊积岩所构成的平整岩层.层拉平的地震剖面也表明核三段Ⅳ砂组中的平行、亚平行地震相之间夹有透镜状或波状、眼球状反射结构,平行、亚平行反射解释为深水背景泥沉积,而波状与眼球状反射为典型的湖底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