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Sym 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作业渔场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作业水深、作业时段、摄食等级和月相等因子对手钓上钩率的影响。统计表明.晚上、午夜和凌晨3个不同时段和不同作业水深对手钓上钩率均有显著性影响。3个时段中,其摄食等级呈先低后高再低的现象。午夜和凌展,上钩率的变化趋势与摄食等级的变化趋势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月相的影响下.离朔日三四天之前,手钓产量呈上升趋势;离望日五六天之前。手钓产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日照近海金乌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金乌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测定,初步研究了山东日照岚山头近海金乌贼Sepia esculentaHoyle,1885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胴长与体重组成、生长参数相关关系等),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胴长(ML)与体重(TW)之间的关系为:TW幼体=6.0×10-4ML2.762 6,TW♀=6.0×10-4ML2.767 1,TW♂=12.0×10-4ML2.585 6;金乌贼为异速生长型,其生长迅速、个体生长差异较大;5~6月为金乌贼繁殖季节,成体交配产卵后死亡,属1年生头足类。  相似文献   
3.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耳石形态参数对南海鸢乌贼(Sthenoeuthisoualaniensis)不同群体进行判别。【方法】采用2012年4月-2013年1月采自南海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西沙群岛周边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的268尾鸢乌贼耳石样本(雌性166尾、雄性102尾),通过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吻区长(RL)、吻区宽(RW)、翼区长(WL)和翼区宽(WW)9个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不同校正方法判别分析3个不同海域和3个不同体型群体的耳石差异性。【结果】统计并分析鸢乌贼耳石形态参数可知,南海鸢乌贼耳石具有翼区宽大、侧区次之、背区稍小、吻区长窄的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耳石长度参数TSL、LDL、DLL、WL和宽度参数MW可代替9项形态参数来描述耳石的形态特征;函数拟合结果,5项表征与鸢乌贼胴长有较强的线性函数关系。判别分析表明,比值校正法对3个地理群体判别中具有较好稳定性,总体成功率为60.4%;中沙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的耳石形态在判别中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不同群体的南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性,中、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与其他群体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5.
哈格 《海洋世界》2019,(3):24-25
我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还有一类重要的海洋生物,它就是鹦鹉螺。鹦鹉螺,是海洋软体动物,是现代章鱼、乌贼类的亲戚.  相似文献   
6.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鲫组曼氏无针乌贼肝脏与卵巢中∑EAA、∑SEAA、∑EAA+SEAA、∑NEAA、∑AA含量在第一次卵巢成熟与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黄鲫组乌贼肝脏DHA/EPA在第一次卵巢成熟时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DHA、DHA/EPA、∑n3PUFA、∑n6PUFA、∑n3/n6PUFA都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乌贼第一次卵巢成熟卵巢DHA、∑n3PUFA、∑n6PUFA、∑n3/n6PUFA及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卵巢DHA、DHA/EPA、∑n3PUFA、∑n3/n6PUFA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第二次卵巢成熟时∑n6PUFA百分含量与沙蚕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卵量多少顺序为黄鲫组>沙蚕组>泥鳅组>福寿螺组(P<0.05);孵化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福寿螺组>泥鳅组>沙蚕组(P<0.05);所产卵子平均直径大小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幼体成活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各指标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研究了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的变化规律和个体生殖力与其主要形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春苗100日龄时GS/达到最高(12.2%±3.25%),秋苗140日龄时GSI达到最高(13.7%±3.69%).曼氏无针乌贼秋苗的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极...  相似文献   
8.
乌贼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日本无针乌贼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2007年间对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进行了室内全人工养殖。亲体经暂养、促熟、交配后,在投放的附着基上产卵。孵化水温20~26℃,盐度25.0~32.0。受精卵经17~26d破膜而出。刚孵化的幼体为浮游型,胴长约为4mm。开口饵料为动物性活饵,如枝角类、桡足类、强化卤虫。经90~120d培育达到性成熟。获得性成熟个体2万只,成活率可达60%,平均体重100g。最小性成熟个体胴体长50mm。日龄120d可产卵,产卵量300~500粒。  相似文献   
10.
以FMRFamide为典型代表的FMRFamide相关肽,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神经肽家族。FMRFamide广泛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摄食、心跳、渗透平衡、变态、防御和免疫等。采用同源克隆法与RACE技术获得了虎斑乌贼FMRFamide的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pFaGPCR,OL765295),SpFaGPCR cDNA全长1514bp,包括222bp的5''-非编码区(5''-UTR)、35 bp的3''-UTR以及1257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MW)为49.8kDa,等电点(pI)为9.76,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糖基化位点7个、磷酸化位点36个。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pFaGPCR与曼氏无针乌贼的FaGPCR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达9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pFaGPCR与双壳纲的FaGPCR聚为姐妹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SpFaGPCR在视叶、视腺、脑、缠卵腺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进一步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到虎斑乌贼视叶的髓质区、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缠卵腺的瓣叶外层具有明显的阳性杂交信号。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FMRFamide通过FaGPCR的介导参与虎斑乌贼生理代谢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