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现河低级序帚状断块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沙一、东营及现今3期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研究了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地质时期应力强度不同,应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有变化,认为应力值由老到新呈增大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在平面上自帚状构造的撒开端向收敛端逐渐变低,在剖面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断裂带是应力低值区,也是油气富集区。提出应力转换带为应力低值区,也是低幅断鼻构造的有利分布区,还是开发中后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惠民凹陷南坡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惠民南坡前中生代断裂的平面分布和三维地震剖面特征的分析,识别出了一组在平面上相互平行,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构造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通过对负花状构造的形态及其卷入地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组断裂带经历过两期不同性质的走滑运动,在中生代经历了较强的左行张性走滑,在新生代经历了较弱的右行压性走滑。其演化过程与鲁西地块上北北西向走滑断层的演化过程一致,均属于郯庐断裂区域性走滑作用所形成的帚状构造体系的一部分,郯庐断裂在中生代的左行走滑和新生代的右行走滑是控制其发展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 N E向和 N W - N W W 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 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励磁装置、磁性磨料及工件共同构成磁加工系统。磁性磨料在磁场的作用下,对轴承内、外圈滚道以磁刷的形式进行研磨。由于磨料的可流动性,加工时既能满足对被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要求,又能较好地保持工件原有的形位精度;且加工后在被加工表面形成一定的压应力,使工件的抗疲劳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6.
Steep erosion‐prone and vegetation‐free slopes are widespread in alpine areas and are often discussed since they have a high socio‐economic damage potential. We present an eco‐engineering approach to test whether a mycorrhizal inoculum impro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hedge brush layers and in turn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 on a steep, coarse‐grained vegetation‐free slope in the eastern Swiss Alps. We established (i) mycorrhizal and (ii) non‐mycorrhizal treated eco‐engineered research plots on a field experimental scale,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approximately 1000 m2 on an east‐northeast (ENE) exposed slope, where many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an be regarded as homogeneous. After a full vegetation period, we quantified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and the fine‐root development. 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brush layers without mycorrhizal inoculum increased aggregate stability significantly. Against our expectation and glasshouse experiments, the addition of mycorrhizal inoculum did not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after one vegetation period although it tended to increase aggregate stability. Analogously,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tended to be higher at the non‐mycorrhizal treated site. Aggregate s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LD. Studies on a bigger field experimental scale are inevitable, complement glasshouse studies and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eco‐engineering measures in alpine environments. Based on our results and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response time in natural ecosystems may be slower than in laboratory approaches, we conclude that long‐term field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validate results gained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
金毅  郑德顺  潘懋  张璐 《地质学报》2011,85(9):1519-1527
矿化作用往往是地质事件及局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矿体空间形态复杂多变、矿石品位呈各向异性、尺度不一的非线性空间变异模式.传统方法无论是在矿石量的计算方面还是在矿块内平均品位的确定上都存在多种误差,并且无法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及直观表达.文章以安庆铜矿中心矿区为例,采用对数块kriging与三维地学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构造体系。油气找寻的战略方向应在该体系向东南撤开的方向上,重点是多格错仁—赤布张错一带的广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辽宁义县萤石矿床成矿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义县地区的岩浆期后充填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的成矿质量与构造的型式和性质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证实,构造性质控制着形成萤石矿床的规模和质量。构造既是成矿热液运移通道,更重要的是提供有效的成矿贮矿空间。背斜构造成矿最好,成群出现近于平行的压扭性断裂构造破碎带次之,这两种性质的构造均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萤石矿床。而张性(张扭性)构造破碎带中只能见到规模较小的萤石矿化。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5):1374-1379
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复杂,区域修复效果容易受到关联信息的影响,导致修复过程复杂,形成修复碎片化,修复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基于激光扫描的地震灾害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原理,获取自然景观和设施的详细位置原始数据;引入平面特征图像分割方法,对原始数据几何纠正,并完成整体数据纠正匹配,根据修正后的生态环境数据,采用法向量实行最小化,获取拼接匹配信息;根据匹配信息进行重采样,完成三维网格模型的构建,获取区域地震灾害后生态环境整体信息;并依据模型构建地形刷物理区域,修复区域地震灾害后的破损地形环境。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灾区震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验证得出其可控性较强,且修复后的生态环境破碎化与缩小率都低于其他修复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