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9篇
  免费   1128篇
  国内免费   1375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597篇
地质学   5158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01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隧道实际,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针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从大气降水、围岩稳定、围岩压力、洞口稳定、隧道比选等角度探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一般内容,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为隧道施工、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扬子地台震旦系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上扬子地台含铅锌矿地层主要为震旦系。震旦系在上扬子地台主要发育上统灯影组,次有下统陡山沱组。将上扬子地台震旦系铅锌矿床成因划分为一级为叠生矿床,二级为层控矿床,三级为热水沉积改造矿床和热水沉积再造矿床四级类型,该类型按铅锌比例进一步划分为富铅型、富锌型、铅锌共生型。研究区内最重要的铅锌矿床成因类型为南郑马元、会东大梁子铅锌矿为代表的富锌型。陕西南郑、紫阳—镇坪地区,湖北武当、神农架、黄陵地区,以及地台西缘的安宁河、甘洛—小江、峨边—寻甸等地区的震旦系是寻找铅锌矿的最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在序线性拓扑空间里研究了含有集约束向量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并建立了充分性和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及工业类型,为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岩石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查明了化学成分与成矿的关系:高Al2O3、MgO、Fe2O3+FeO、K2O、P2O5、H2O+、MnO,低SiO2、CaO、Na2O、CO2、S等,利于钛富集;高TiO2、MgO、P2O5、S,低SiO2、CaO、K2O、Al2O3、Fe2O3/FeO,利于金红石形成;高Sc、Zr、Ni、Zn及La/Yb,低Y、Nb、Th、Cd、Ba、Be、ΣREE,利于金红石纯度提高。对研究矿床成因及寻找新的同类矿床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较新的统计资料,对济南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开采潜力,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了分析论证.针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 order characteristic (discontinuous bifurcation) condition is derived for the granular flow (fully plastic) equations. This second order bifurcation equation is shown to be formally identical to the first order localization requirement during steady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provided the elastic compliance tensor is substituted for the product of the plastic multiplier with the flow Hessian. For isotropic yield and flow functions the invariant form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 is given in detail, as well as an alternative expression in adapted co‐ordinat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 can be regarded as defining a hardening function which is maximized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angles. When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3D Coulomb flow, Mohr's 3D fracture plane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uniquely.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
8.
In view of rapid developments in iterative solvers, it is timely to re‐examine the merits of using mixed formulation for incompressibl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extensive numerical studies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undrained solu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standard displacement formulation with a penalty term and the two‐field mixed formulation. The standard displacement and two‐field mixed formulations are solved using both direct and iterative approaches to assess if it is cost‐effective to achieve more accurate solutions. Numerical studies of a simple footing problem show that the mixed formulation is able to solve the incompressible problem ‘exactly’, does not create pressure and stress instabilities, and obviate the need for an ad hoc penalty number. In addition, for large‐scale problems where it is not possible to perform direct solutions entirely within available random access memory, it turns out that the larger system of equations from mixed formulation also can be solved much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smaller system of equations arising from standard formulation by using the symmetric quasi‐minimal residual (SQMR) method with the generalized Jacobi (GJ) preconditioner. Iterative solution by SQMR with GJ preconditioning also is more elegant,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 than the popular Uzawa metho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地质探矿技术力量,改变地质装备落后现状,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30年来,经过新老两代工艺所人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勘查技术为基础,以承担地质调查任务和科研项目、提供勘查与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服务为手段,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地质工作为目标,以探矿工艺技术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回顾了工艺所艰苦创业、改革进取的发展历程,对科技体制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展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强劲的科技实力;指出了工艺所在“十一五”期间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白沙河地下水含水层的内部结构和本区开采特点以及已出现的环境问题,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确定了优化开采方案。该管理模型针对本区每年2个管理时段的长度及其开采量均不同的特点,导出了新的响应矩阵的公式。管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该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