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藻矿化去除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通过生物积累、生物矿化等生理功能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相互作用、对重金属地球生 物化学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探讨藻类生物矿化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现象,文中研究了淡水微藻FZUL-321对Pb2+的去除 及矿化。结果表明:微藻FZUL-321对Pb2+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且是一个快速去除的过程。随着Pb2+浓度增大,该微藻对Pb2+ 的去除效果也增大。在弱酸性条件下(pH5.0),其去除Pb2+的效果较好。如在Pb2+初始浓度为100mg/L,pH5.0,去除时间 为40min,此时Pb2+的去除量为423.2×10-3干重。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微藻FZUL-321与 Pb2+作用后,细胞形貌和尺寸变化较大,如细胞褶皱并塌陷,细胞表面变得粗糙等。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藻 细胞表面的羧基、氨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参与前期Pb2+的吸附沉淀。最终,通过一系列生化作用,微藻FZUL-321将离子 态的Pb2+矿化,X射线衍射(XRD)分析显示,矿化产物为Pb5(PO4)3OH。  相似文献   
2.
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重金属Pb2+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淡水中绿藻门的一些丝状种类,如毛枝藻(Stigeoclonium)、刚毛藻(Cladophora)、水绵(Spirogyra)对铅的吸附实验,研究淡水藻类与铅的吸附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淡水中丝状绿藻对铅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当pH值和温度以及包埋藻类的量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即pH值约为4,温度为28℃左右,按照2 g藻类处理20 mL 质量浓度为100 mg/L Pb2+溶液原则包埋藻类,就可以使单位藻类吸附效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3.
抱布德铅多金属矿产于硅质岩、灰岩中,围岩主要为灰岩、少量泥岩,蚀变普遍,构造发育。通过野外地质工作,结合已有资料,从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成矿方面对抱布德铅多金属矿床进行分析,初步分析矿床与区域构造运动、广泛发育的NW向断裂、三叠纪地层有关,矿区断裂构造、硅质岩为以后探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有关农产品安全性资料成果,分析在茶、稻中的铅、氟含量水平及安全性,并探讨了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原因,进行了茶叶和水稻中铅、氟限量标准的讨论,认为国内对食品卫生标准制定趋于偏紧。参照日本、加拿大的茶叶氟元素限量标准,提出浙江省茶、稻的铅、氟元素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刘铭  张伟 《山东地质》2014,(1):28-32,36
青海省都兰县洪利铅锌矿床地处华南板块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接合部,位于东昆中断裂带内,总体构造线走向为NW-SE向,构造形迹以断裂、褶皱为主,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划分为2组,即NW,NE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略具规模,控矿明显,为区内主要的导、控矿构造,洪利铅锌矿床即受其控制。次为NE向断裂,但规模不大,且对矿体具错断和破坏作用。区内岩浆活动多集中于晋宁期和华力西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造成了该矿床由于矽卡岩化与热液蚀变在空间上的叠加而使其矿化特征的复杂多变。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共圈出锌多金属矿体2个,磁铁矿体6个,金矿体2个,铁矾帽9个。根据围岩蚀变、矿体走向、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南、北2个矿段,初步划分了Ⅰ,Ⅱ,Ⅲ条矿化带。研究认为铁矾帽、磁异常、地球化学、矽卡岩化、热液蚀变及角岩化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其中铁矾帽系该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