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四纪时期,中国近海气候为冰期和间冰期周期性交替出现,黄、东海陆架区海、陆相地层交替沉积.海底第四系淡水资源主要是赋存在近海相对比较封闭的古河道砂层地层环境中.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陆地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  相似文献   
2.
舟山北部海域海底淡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忠  邹亮  韩月 《地质论评》2011,57(1):81-86
利用舟山北部海域2009年完成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测量成果,结合前人调查资料和邻近的上海长江三角洲陆地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了解译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海底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规律,初步圈定了早更新世时期的长江古河道和钱塘江占河道位置.结果揭示在调查区西部钱塘江口北侧、嵊泗列岛和"嵊泗二井"以北、嵊泗东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3.
Evidence from lithology,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high-resolution X-ray fluorescence scanning data of core SFK-1 indicates tidally influenced 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aleo-fluvial deposits consist of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Different reflections on the seismic profile across core SFK-1 suggest that the river channels shifted and overlapped. River channel deposition formed early in the LGM when sea level fell and the estuary extended to the outer shelf. Channel sediments are yellowish-brown in color and rich in foraminifera and shell fragments owing to the strong tidal influence. Following the LGM, the paleo-river mouth retreated and regressive deposition of estuarine and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with an erosion base occurred. The river channel facies and estuarine incised-valley-filling facies have clearly different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aleoriver system on the wide shelf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h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CaCO3 content and Ca/Ti ratio.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urther substantial constraints on the recognition of lat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land-sea interactions on the ECS shelf.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闽江口外海域晚第四纪地震地层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浅地震剖面调查,穿透的沉积物厚度最大约90m,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自上向下为U1—U6。U1为全新世(海洋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 1期)海相沉积单元,U3为MIS 3期的滨浅海—河口相,U5为MIS 5期的滨浅海与河流交互相,在MIS 5.2和5.4亚期海平面下降超过15m,发育了河流沉积;U2和U4分别为MIS 2和MIS 4期的河流充填相,而U6为MIS 6期的陆相沉积单元。根据地震层序关系研究了埋藏古河道的断面和分布特征、发育年代、演变及原因等。在全新世初期(11.5ka BP)之前,古闽江呈SE向经研究区南部和海坛岛东面流入东海(台湾海峡北口),随着研究区上游地势不断淤高,在11.5ka BP之后发育了NE向经北部向海到达西引岛附近的古河流,至约9.2ka BP海平面上升到约-30m高度时,全部河流消失于海面之下,闽江最后一次退出研究区。在闽江口东面,埋藏古丘陵的中南部高于现海面下50m(-50m),受其阻挡未能发育向东直接入海的闽江古河道。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研究区自MIS 6末期以来古河流发育和演变等方面的新认识和证据。  相似文献   
5.
地中海位于非洲季风气候和欧洲温带气候的交界处,同时接受周边地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差异极大的碎屑物质,所以是研究地球表层水文循环的理想区域。前人的认识集中于撒哈拉风尘和尼罗河输入,往往忽视了其他的陆源碎屑沉积,尤其对不同水文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变化缺乏考虑。针对形成于全新世非洲湿润期的腐泥层S1页岩沉积,并结合采自岩心顶部的晚全新世/现代沉积物,文章从18个站位选取了30个样品开展碎屑组分的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在具有不同干湿环境背景的时间片段上开展盆地尺度的对比(约9.5~8.9 ka vs. 约1.7~0 ka),探讨全新世东地中海的陆源碎屑输入模式。Ti/Al、Zr/Al、Ca/Al、Y/Al都清晰显示了经向和纬向上的梯度变化,可用作撒哈拉风尘的可靠指标;这些碎屑元素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北非风尘来源和传送路径的变化。这些风尘指标在南-北向上的一致变化指示了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的交互界限为36°N,该界限在全新世应稳定存在。与风尘相反,河流输入的指标值在早全新世时显著高于现代,并呈现不同的地理分布。K/Al具有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指示了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的河流输入。根据与Ti/Al、K/Al的差异,利用(Cr+Ni)/Al可较好地识别被增强的季风降雨所激活的北非古河流沉积。河流输入在早全新世时显著上升,但不同河流系统的影响范围差异很大,受制于源区水文气候、表层洋流搬运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具丰富的油气资源,多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侏罗系油气成藏除了与生油岩的分布、储集岩的分布和储集空间以及保存条件有关外,主要受古地貌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福建晋江市前港湖、龙湖等四湖泊的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起浩  施建生 《地震地质》2012,34(1):110-128
对前港湖、龙湖、虺湖、(氵丙)州湖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对钻孔和钻孔岩心沉积相及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对14C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特别是通过对龙湖湖内和沿岸共78个钻孔岩心的分析,揭示了龙湖及沿岸残坡积层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展布,进而得到了龙湖成湖前的凹陷和发育在凹陷内的古河流环境,最终推断这4个湖泊为全新世晚期地震断塞湖.主要理由是:这4个湖沿衙口-(氵丙)州隐伏断裂(控制深沪湾地堑NW侧边界的断裂)呈线状展布,都为淡水湖;都发育在晚更新统含砾砂黏土及残坡积层构成的凹陷内,成湖前凹陷内有古河流;已发现龙湖湖盆SE近隐伏断裂处的下游古河床被抬高,且高出上游河床3m以上;前港湖、龙湖的最早成湖年龄都为距今2.4ka左右,这个年龄处于全新世晚期的强古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区间内,该地震同时导致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更深沉没于海底;都存在湖坝和可能的地震沉积相.推断上述湖泊是在该古地震时衙口-(氵丙)州断裂NW侧地块翘起掀升堵塞河流形成的地震断塞湖.湖泊形成后,当地盛行的风沙在湖坝处的加积和在地堑内的填积,导致湖坝变宽增高并和地堑沉积连成大致等高的一体,阻挡了湖水的外流,这是使湖泊继续发育并留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调查及龙湖湖内和沿岸共78个钻孔岩心揭示的龙湖及沿岸混合花岗岩及其风化土、残坡积层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展布,分析了龙湖成湖前的凹陷和发育在凹陷内的古河流环境。研究发现龙湖湖盆内下游古河床相对邻近上游河床被大幅度抬升达3m余。龙湖的最早湖相沉积年龄为2 430±90aBP,其年龄落在导致古森林更深沉没于海的深沪湾晚全新世强古地震的时间范围内,认为龙湖的形成可能与2 430aBP左右深沪湾大地震,导致控制深沪湾陆地地堑的衙口—氵丙州断裂西北侧地块翘起掀升,使得湖盆凹陷内下游古河床被快速抬升,古河流被堵塞有关。龙湖是地震断塞湖,不同于断陷湖,是向斜坳陷湖的又一种构造湖。研究得出龙湖成湖前的古河流约在7 000aBP开始形成,这正是导致深沪湾古森林首次沉没于海的深沪湾早全新世强古地震大致年龄,结合古河床形成前的凹陷形态,认为龙湖湖盆内古河流的形成可能与7 000aBP左右深沪湾大地震导致龙湖地区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