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1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桦甸盆地始新世孢粉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桦甸盆地始新世植物孢粉的特征,并采用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该区始新世气候变化。通过详细鉴定和统计,桦甸盆地始新世桦甸组共鉴定出孢粉85属100种,以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栎粉、椴粉、桤木粉和榆粉含量较高,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低,孢粉组合中热带-亚热带分子较多,但含量低于温带及亚热带,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通过共存分析获得的桦甸盆地始新世气候参数:年均温为13.6℃~18.4℃、最热月均温23.6℃~27.9℃、最冷月均温5.5℃~7.8℃、年降雨量887~1 206 mm、最湿月降雨量187~236 mm、最干月降雨量16~41mm、最温暖月降雨量45~143 mm。相比较于吉林东部珲春盆地始新世的孢粉植物群和古气候,差异不大,均属典型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豫西地区义马组植物群三个植物组合的系统研究,以古植物组合的动态变化及古植物叶相特征为证据,论证了华北地台南缘中—晚侏罗世时期气候变热是从巴柔—巴通早期开始的,明显早于南欧、中亚及西北利亚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