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historic era, which in Cumbria begins with the Roman invasion of AD 71, is a frequently neglected period in palaeoecological research, but its study can bring benefits in improving knowledge of landscape history and in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of palaeoecological records. Pollen and geochemical data are presented for late Holocene records from Deer Dyke and Hulleter Mosses in southern Cumbria. The records show initially low levels of anthropogenic impact, followed by a phase of forest clearance and mixed agriculture from the 7th to 11th centuries AD. The timing of these clearances suggests that they were initially Anglo‐Saxon in origin, rather than Norse. Further clearances in the 16th century AD are interpreted as a response to monastic dissolution and late Tudor population pressures; the landscapes reached their contemporary form following extensive clearances in the 17th century AD. Silicon and titanium concentrations at Deer Dyke Mos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past levels of atmospheric dust loading, which is broadly related to soil erosion. Geochemical influx was found to peak during periods of landscape transition rather than from established land use. This relationship with pollen data is thought to reflect the predominantly low levels of anthropogenic impact in the region, which changes as substantial woodland clearances during the 16th century AD and continuous land use pressure since then have greatly increased the supply of airborne dust.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三峡坝库区的地壳稳定性,根据奥陶-侏罗纪地层中构造变形的实际观测资料,计算了秭归龙会观5.1级震区及其邻区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晚第三纪以来,该区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河北丰宁招兵沟铁磷矿床为赋存于太古宇绿岩带内低品位特大型矿床。含磷岩系具近似绿岩带下部火山岩群的特点。铁磷矿体呈层状,大的透镜状产出,还伴生Ti、V 等有益元素。矿石选矿回收性能良好。通过对该区当前内生低品位铁磷矿开采情况的调查,认为我国北方低品位铁磷矿综合利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56  
郑度 《地理研究》2002,21(1):9-13
人地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 ,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中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文化景观学和人类生态学等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不同学派。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心是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所应采取的对策。信息时代人地关系的特征与工业时代有较大差别。人与自然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将有显著不同 ,人类将全面系统地深化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活动空间将发生巨大变化 ,时空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与科技的作用 ,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许多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包括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机理调控 ,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可持续发展概念自诞生以来,已经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基本思想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逐步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按照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显然,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代际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初步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冲突问题及代际公平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传统时期太湖流域的渔民群体分为陆上定居的兼业渔民(仍属农民身份)和水上流动的专业渔民,其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水环境和鱼资源的分布而存在区域差异。太湖周边低地湖荡区的兼业渔民从事捕鱼的环境支持度和资源便利程度较高,渔业在农村副业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东部河网地区水鱼资源欠丰,捕鱼技术简单,农民捕鱼生产的季节性和流动性较大。太湖上流动捕鱼的专业渔民生产技术高,具有规模化和互助性,构成自然捕捞商品鱼生产的主力大军。流动于东部内河上的专业渔民以单家独户生产为主,产量低收入少,缺乏互助合作。各类渔民共同具有的流动性和人口来源的复杂性,使其成为社会安全管理的重灾区,也是促成20世纪60,70年代政府彻底实施渔民上岸定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高战武 《地震地质》1999,21(4):289-300
营潍断裂带以北西向北京 蓬莱断裂带与之交汇的部位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由辫状交织的两条断裂组成;南段为并列的东西两支断裂,但被黄北、莱北和潍北等北东东向断裂横切成4节。断裂带北段早第三纪水平拉张和垂直差异活动强烈,控制了断陷盆地的发育,晚第三纪—第四纪右旋走滑活动显著。南段本身活动甚弱,但黄北等横向断裂早第三纪水平拉张和垂直差异活动强烈,相应形成了黄北等几个断陷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横向断裂仍有活动。断裂带活动具明显的分段性,南段是受横向断裂强烈分割、改造而被“废弃”的一段。断裂带新生代活动具由南部和北部统一向中部迁移的特点,北段还有向东侧迁移的趋势。断裂带地震活动微弱,渤海中部斜穿断裂带分布的北东向地震带,可能是黄河口聊城新生地震构造带向海区延伸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南通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盆地沉积及其演变特征入手,总结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运用新构造运动理论对海岸线的变迁、长江的迁移及旋扭变形现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第四系各年代的地层沉降速率数学模型、用升降运动速率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DISCUSSION ABOUT THE PETROGENESIS OF THE 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YUMEN AND HOH XIL AREA,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0.
邢浩  赵晓波  张招崇  叶锦超  冯博 《岩石学报》2016,32(6):1770-1794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CAOB)西南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CAOB晚古生代金属成矿环境和过程尤为典型,但早古生代成矿地质环境还不甚清楚。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出露(原定时代晚志留世)巴音布鲁克组火山岩夹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是认识西天山早古生代成矿地质环境的难得对象。巴音布鲁克组出露于Nikolaev-那拉提山北缘断裂与Atbash-Inylchek-那拉提山南缘断裂之间的中天山,在巴音布鲁克地区典型发育,火山岩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其中侵入岩有正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LA-ICP-MS测得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正长斑岩、花岗闪长岩、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5.6±8.1Ma、444.5±1.9Ma、441.4±1.6Ma、455.4±5.3Ma、424±1.9Ma,岩浆活动于晚奥陶-早志留世,喷出和侵入时代接近,原定巴音布鲁克组地层时代晚志留世应改为晚奥陶-早志留世。这些岩浆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相比原始地幔均亏损Nb、Ta、P、Ti。玄武岩正的ε(t)=+1.6~+6.7,低的(~(87)~Sr/~(86)NdSr)i=0.70377~0.70489,指示岩浆源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弱的Zr-Hf负异常,低的Th/Nb比值,较窄的同位素变化范围暗示地壳混染并不显著,微量元素及铅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18.26~18.77,~(207)Pb/~(204)Pb=15.63~15.69,~(208)Pb/~(204)Pb=38.21~38.34)表明岩浆源区可能是俯冲流体及洋底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成因。西天山巴音布鲁克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应是南天山洋晚奥陶-早志留世向北向中天山陆块之下俯冲在中天山-伊犁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产物,指示了陆缘岩浆弧环境。这种陆缘弧环境有利于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发育,值得高度关注相关铜金矿的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