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diment successions in coastal cliffs around Mezen Bay, southeastern White Sea, record an unusually detailed history of former glaciations, interstadial marine and fluvial events from the Weichselian. A regional glaciation model for the Weichselian is based on new data from the Mezen Bay area and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from adjacent areas. Following the Mikulinian (Eemian) interglacial a shelf‐centred glaciation in the Kara Sea is reflected in proglacial conditions at 100–90 ka. A local ice‐cap over the Timan ridge existed between 75 and 65 ka. Renewed glaciation in the Kara Sea spread southwestwards around 60 ka only, interrupted by a marine inundation, before it advanced to its maximum position at about 55–50 ka. After a prolonged ice‐free period, the Scandinavian ice‐sheet invaded the area from the west and terminated east of Mezen Bay about 17 ka.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evidence of a large ice‐dammed lake in the central Arkhangelsk region, Lake Komi, finds no support in this study.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phenomena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750 to 543 Ma) is the globa occurrence of thin carbonates that directly overlie glacial deposits in almost every continent (Kennedy 1996; Hoffman et al., 1998; Hoffman and Schrag 2002; Brasier and Shields, 2000; James et al., 2001 Jiang et al., 2003; Nogueira et al., 2003). These “cap carbonates”, commonly several to tens of meters thick, have attracted enormous interests because o their unusually negati…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重排藿烷的丰度以及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其中,不同时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甾烷组成上;而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及重排藿烷的丰度。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生源组成有密切关系。据此,初步将这些参数应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是为划分地层沉积环境提供“生物标志物相标志”,二是研究油源对比,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r/Ph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 降藿烷系列。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颖 《城市地质》2008,3(1):22-26
以北京野鸭湖涅地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深入分析涅地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征,借助PCI和ENVI图像处理平台,进行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的提取,得出涅地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齿形的复合片钻头,在硬致密泥岩中钻进,与常规复合片钻头相比,具有很高的钻进效率和高的钻头寿命,解决了泥岩钻进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The paper presents a simplified design procedure to evaluate the loads in piles and prestressed anchors when simultaneously used in foundations under tension loads and high overturning moments. Although involving some necessary simplifications for the sake of design, the procedure keeps the main features of load transfer from piles and anchors to the surrounding soil. The approximate method has been adopted by the authors in relevant projects in Brazil, whose long term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dicates its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Two practical examples have been selec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anchor prestres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imiting tension loads on the piles and controlling foundation eccentricity. The importance of monitoring for replacement of occasional prestress losses to prevent long-term pile overstressing is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8.
加水热模拟中深湖与煤系泥岩地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深湖泥岩和煤系泥岩的加水热模拟研究认为,在热模拟实验过程中,深湖泥岩和煤系泥岩显示不同特征,并且其演化有差别。深湖泥岩利于液态原油的生成,并且转化率高于煤系泥岩。深湖泥岩残余可溶有机质饱和烃含量高于煤系泥岩,非烃含量则低于煤系泥岩。深湖泥岩胶质 /沥青质和饱芳比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煤系泥岩的胶质 /沥青质随温度升高有增加趋势,其饱芳比的变化则不大或有降低趋势。深湖泥岩的Tmax难以指示演化阶段,其干酪根碳同位素值明显轻于煤系泥岩,它们的值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重。  相似文献   
9.
台湾西南部泥岩土地利用型态与环境劣化趋势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台湾泥岩恶地因其特殊之土壤理化性质及区域微气候的相互恶性循环,衍生生态环境等问题。在以往之35年,裸化面积从1967年的2532hm^2,至2001年11月已扩大为15539hm^2。其表土大量流失、崩塌、河川含砂量激增、植被退化与微气候变异等破坏,更显示泥岩之环境劣化问题。以SPOT卫星影像判识泥岩裸露面积,探讨不同时期之地景变异,并应用地景生态理论量化泥岩地表不同土地利用之空间结构变化,分析地景结构变迁之生态内涵与生态指标意义。因子分析结果其主要变异为多样性因子与形状破碎型因子所影响,而应用马可夫链模式计算出不同时期之土地利用变迁内涵,此结果搭配指标分析可解释泥岩裸露面积与竹林面积皆持续扩大,乃由人为土地利用之活动及植被变迁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遵义市城区及周边地带各地质时代的页(泥)岩已有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归纳和适当的野外调研,认为区内制砖页(泥)岩层位可分为三类,第一、二类利用价值小或仅有部分可以利用,第三类则易于露采,大部分可利用,其层位为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三叠统夜郎组九级滩段,是区内可作制砖页(泥)岩利用最有开发前景的层位。同时对页(泥)岩的形成沉积环境作了简要分析,对其资源量进行了概略估算,经优化筛选,提出了10个供制砖厂企设置布局和矿源地选择之前需进行地质勘查的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