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以来对察尔汗盐湖三次渗漏试验结果表明,盐田渗漏是盐田土层与外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盐田建设和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地点的土层特性、工程地质条件和其它有关条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如忽视受众的"数字化"特征,基于智能终端的宣传材料不足;宣传手段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要求;宣传内容不够生动等,因此提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泛在化宣传新模式,并根据泛在化宣传模式的特征,设计开发基于iOS系统的泛在化宣传资源,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化资源支持。该研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地震科普宣传作了新的探讨与尝试,对于当前及未来全民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地测量学”是当今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成为解决地球科学基本问题必不可缺的学科,并被认为是地震科学和地震预报的支柱性学科之一。根据地震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国家防震减灾的目标和需求,必须抓住机遇,夯实基础,发挥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大地测量学科与地球观测技术优势,尽快建立服务于防震减灾事业的现代大地测量学研究——实验——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关系的角度,结合《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地方立法的定位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基本框架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长期以来西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治区防震减灾地方立法进展缓慢,对此,结合西藏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实际,在完善西藏防震减灾地方立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张家口地区市抗震设防要求相对较高的宣化区为对象,对宣化区14个乡镇的住宅民居抗震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重点调查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抗震性能等。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模型,并对每一个评价单元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抗震性能参数值的计算,发现研究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遍较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防震减灾的措施和对策,为提升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省级地震速报业务是我国地震速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地震速报业务工作为例,深入分析现今省级地震速报业务取得的成果与遇到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梳理省级地震速报业务工作和发展思路,促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Carbon dioxide(CO_2) is a major climate forcing factor,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Quantifying the contribution of CO_2 emissions to the global radiative forcing(RF)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evaluate climate effects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or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USA), Russia and Canada are the largest countries by land area, at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used data from the CarbonTracker CO_2 assimilation model(CT2017 data set) to analyze anthropogenic CO_2 emissions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inks from 2000 to 2016. We derived net RF contributions and showed that anthropogenic CO_2 emissions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0 to 2016, at a rate of 0.125 PgC yr~(-1). Over the same period, carbon uptake by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creased at a rate of 0.003 PgC yr~(-1). Anthropogenic CO_2 emissions in China and USA accounted for 87.19% of the total, while Russia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re the largest carbon sink and absorbed 14.69 PgC. The resulting cooling effect was-0.013 W m~(-2) in 2016, representing an offset of-45.06% on climate warming induced by anthropogenic CO_2. This indicates that net climate warming would be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i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re not included in RF budget analyses. In terms of cumulative effects, we analyzed RFs using reference atmospheres of 1750, at the star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2000, the initial year of this study. Anthropogenic CO_2 emissions in the study area contributed by + 0.42 W m~(-2) and +0.32 W m~(-2) to the global RF, relative to CO_2 levels of 1750 and 2000, respectively. We also evaluated correlations between global mea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ne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RFs. We found that the combined(net) RF caused by CO_2 emissions accounted for 30.3% of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2000–2016.  相似文献   
9.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地勘单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地勘单位企业的发展方向,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改制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与分配不公在分析了地勘单似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的丛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规范和加强地勘单位改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