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奶牛场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和分析 ,研究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 31.4 2 %、乳区临诊阳性率达到 10 .6 0 % ;隐性乳房炎的发生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侧 ,前乳区高于后乳区。在牛群(场 )里进行经常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检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红外光谱对乳腺恶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炎 症四类医学病理诊断中常见并且矿化多发的乳腺疾病进行了矿化灶特征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矿化形成位置、结构以 及钙化性状的综合比较表明,乳腺浸润性癌和原位癌中导管内陈旧性坏死易发生矿化;在乳腺纤维腺瘤中胶原纤维上会形 成大量类似砂粒体的矿化小体;乳腺增生症中矿化灶位于粗大的胶原纤维之间,胶原纤维上沉淀大量矿化小球,矿化灶内 部呈纤维状结构,束状构造,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部分钙化灶Ca/P(原子分数)比高于磷酸钙系列矿物的理论比值,说明存 在磷酸钙以外的其他钙盐,如草酸钙沉积;脂肪坏死组织中的矿化灶无特殊发生位置,矿化灶内部呈粗纤维结构。不同类 型乳腺疾病中矿化灶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胶原纤维、上皮细胞与矿化作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