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of southern Brittany underwent a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under various P-T conditions (high-P, high-T), related to stacking of nappes during Palaeozoic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The east to west thrusting observed in the whole belt is strongly perturbed by vertical movements attributed to the ascent of anatectic granites in the high-T area. The field reconstruction of subvertical, closed elliptical structures in gneisses and migmat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horizontal, doubly radial pattern of stretching lineation in the mica schist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an elliptical diapiric body buried at depth beneath the present erosion level. De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complex P-T evolution partly recorded in aluminous gneisses (kinzigites, e.g. morbihanites). A chronology of successive episodes of mineral growth at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s established by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mineral-microstructure relationships in X-Z sections, using the deformation-partitioning concept (low- and high-strain zones). Several thermometric and barometric calibrations are applied to mineral pairs either in contact or not in contact but in equivalent microstructiiral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a continuous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of P-T variations through time and leads to three P-T-t-d paths constructed from numerous successive P-T estimations. Path 1 is a clockwise retrograde path preserved in low-strain zones, which records general exhumation movements after crustal thickening. Paths 2 and 3 are clockwise prograde/retrograde paths from high-strain zones; they are interpre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models of crustal anatexis and upward movement of magma (diapirism). Deformation and P-T effects induced by diapirism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general deformation-metamorphic history of a belt, and would seem to be produced during a late stage of its history. The present microstructural-petrological approach to defining successive mineral equilibria in relation to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steps provides a far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evolution than is possible by ‘standard’thermobarometry.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地震噪声准实时监测短周期面波波速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军  金星  周峥嵘  林树  袁丽文  陈莹 《地震学报》2009,31(6):629-640
依据由噪声信号提取面波格林函数的原理,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25个宽频带台站2007年7月2日—8月29日的脉动观测资料,得到了瑞雷波群速度在福建地区的分布,并将该结果作为下一步相对变化动态成像的背景速度分布.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周期为3—5s的瑞雷波群速度大致在2.9—3.1km/s之间,平均速度为3.0km/s,瑞雷波群速度分布呈北高南低的现象,这与福建地区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原盆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好的吻合.而且,该群速度分布图在漳州盆地地区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低速,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盆地沉积层的影响.通过滑动窗(窗长为20d,步长1d)技术得到了观测区内周期约为3-5s的瑞雷波波速分布变化的连续图像;再利用扣除背景影响的技术,得到了2007年8月14日—2008年7月1日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的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通过分析相对变化时空动态图像与该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的对应关系,表明福建地区瑞雷波波速在多次网内中等强度的地震或震群(ML>3.0)中均表现出震前波速升高,震后下降恢复的变化趋势.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震前整个地区受到的应力增大震后应力得到释放所导致的介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共转换点(Common Conversion Point简称CCP)叠加的关键在于CCP抽道集和非双曲线正常时差校正NMO(Normal MoveOut). 目前方法的精度限制了其在中-浅层或大炮检距情况下的应用. 我们对CCP叠加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导出了新的CCP位置计算公式和非双曲线时距关系式,并给出了具体的CCP抽道集方法. 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验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方法精度高、简便易行,特别是对于中-浅层和大炮检距情况也能得到良好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5.
含沙浑水体的高速冲击会对海底构筑物造成破坏,在计算浑水体对构筑物的作用力时,黏度是一项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落球试验和流变仪测试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含沙浑水体的黏度,给出其起始黏度与动力作用后的稳定黏度。结果表明:含沙量在大于400g/L时,浑水体为可用赫巴模型描述的非牛顿流体,并可简化为宾汉体;在含沙量小于400g/L时,浑水体仍可用宾汉体模型描述,在忽略较小的初始剪切应力时,可简化为牛顿流体。浓度大于400g/L的浑水体的起始黏度约为稳定黏度的100倍。文中讨论了含沙浑水体起始黏度与稳定黏度在工程计算应用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龙锋  倪四道  闻学泽 《地球学报》2011,32(4):438-446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出各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及其相应的误差.结果除了获得与前人研究大体相同的莫霍面深度分布轮廓外,还获得一些新的细节与认识:(1)莫霍面深度在四川盆地内为41~48 km,在四川盆地西缘存在一个N...  相似文献   
7.
唐辉明  章广成 《岩土力学》2005,26(Z2):11-15
采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反演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现有滑坡剩余推力法进行改进。以三峡工程库区赵树岭滑坡为例,对库水位以不同速度下降时不同时刻的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会出现稳定性系数达到极小值的现象。下降速度越大,稳定性极小值越小,出现极小值的时刻也相对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南瓦房店市岳山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桥头组中首次发现两处冰筏坠石冰碛沉积现象。坠石大小不等,均呈椭球倒锥状,磨圆较好,岩性分别为灰褐色细粒石英砂岩和黄褐色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寄主围岩岩性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且环绕坠石沉积,两者岩性差别较大,界线清晰。另外在桥头组中采集的碎屑锆石最小~(206)Pb/~(238)U年龄为662±16 Ma(~(207)Pb/~(206)Pb年龄为884±28 Ma),可以推断桥头组形成晚于800 Ma,应为新元古代中晚期沉积产物。根据以上证据及层序学资料,笔者把辽宁地区出露的桥头组、长岭子组(康家组)厘定为辽宁地区第二次冰碛事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元古代中北方世(南华世)。  相似文献   
9.
弹性地基接缝板模量反演和地基脱空判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陶  王复明  王钊 《岩土力学》2003,24(2):233-236
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可考虑接缝和地基脱空的弹性地基板位移计算模型。并根据系统识别原理,建立了接缝地基板弹性模量的反演分析方法。最终提出了利用FWD实测板中弯沉盆数据反演面板与地基弹性模量、根据板角(板边)弯沉值判定地基脱空面积的迭代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