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隔震建筑设计中隔震支座受拉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层建筑由于高宽比相对较大,倾覆效应明显,当采用隔震技术时,有可能使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而通常使用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能力不强。因此,隔震支座受拉问题成为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避免隔震支座受拉的上部结构布置原则及隔震层优化设计方法,并对目前隔震支座拉应力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为隔震设计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村镇滑移隔震建筑瞬时摩擦耗能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响应指标。通过极差大小的对比,分析了该响应指标对刚度比、第二阶段刚度系数、隔震层屈服位移、隔震层摩擦系数、系统质量比和上部结构自振周期六个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阐述了上述系统参数对瞬时摩擦耗能这一响应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场地条件和地震动幅值大小对瞬时摩擦耗能均有显著影响;在所考虑的参数范围内,上部结构自振周期总是对瞬时摩擦耗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摩擦系数对瞬时摩擦耗能的影响跟场地条件有关,Ⅰ类场地条件中摩擦系数对瞬时摩擦耗能影响不显著,而Ⅱ、Ⅲ和Ⅳ类场地条件中,摩擦系数对瞬时摩擦耗能的影响则非常显著;隔震层屈服位移、刚度比和第二阶段刚度系数总得来讲对瞬时摩擦耗能影响不显著,质量比对瞬时摩擦耗能影响居中。  相似文献   
3.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以能量分析方法为基础,解释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能量设计原理和设计准则。根据作者建立的标准能量设计反应谱曲线,结合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能量设计方法,通过能量平衡关系对隔层的变形反应进行预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能量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该类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Adaptive base-isolation of civil structures using variable amplific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mi-active dampers are used in base-isolation to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w semi-active damping system using variable amplification will be investigated for adaptive baseisolation. It uses a novel variable amplification device (VAD)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a passive damper. The VAD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multiple amplification factors, each corresponding to a different amplification state. Forces from the damper are amplified to th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mplification state, which is selected via a semi-active control algorithm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the system's tmiqu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AD-damper system for adaptive base-iso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three and seven-story base-isolated buildings subject to both far and near-field ground mo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response compared to the base-isolated buildings with no damper. The proposed system is also found to perform well compared to a typical semi-active damper.  相似文献   
5.
In this paper, a new hybrid control techniqu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base-isolation and semi-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damping in a superstructur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model tests on a mini-electromagnetic shaking table an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performed. The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new hybrid control mode with additional damping and smaller additional stiffness can achieve a better contro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6.
刚性结构基础隔震随机地震响应及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随机振动的时域复模态分析方法,对刚性结构房屋基础隔震体系在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出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统计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隔震结构均方响应和地震激励均方值之比与频率比、阻尼比的关系曲线以及基于失效概率下位移限值与频率比、阻尼比的关系曲线,提出采用图解法确定隔震装置合理优化的参数取值。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基础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约10000m2,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使用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对该工程采用空间模型时程分析,并与实测的地震加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实现了“大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在较小的地震作用及风载作用中能保持稳定。本文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地证明了隔震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使用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和对建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一个五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是一种十分简单和有效的隔震系统。它可克服建筑结构常规隔震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有效地抑制多层建筑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分析了隔震体系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隔震结构基于位移设计的设计指标和设计准则,并给出了设计步骤和实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隔震体系尚不能减小竖向地震反应的缺陷,提出并研制了采用碟形弹簧的竖向半主动隔震装置。竖向半主动隔震装置是由碟形弹簧和外套油缸组成的,且由电磁阀控制油缸内油体与外接蓄油箱内油体间的油路,可实现竖向半主动隔震控制,提出了竖向隔震控制的半主动策略,结合水平隔震支座可实现三维隔震。通过振动台地震模拟实验,验证了三维隔震体系的效能,该研究对高烈度地区隔震技术的改善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