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中生代两期韧性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巫闾山地区的韧性剪切构造是中生代两期韧性变形作用的产物。早期韧性变形中a线理发育,线理走向和糜棱面理走向基本一致,线理在xy面上的侧伏角绝大多数<30°;该期韧性变形是以左行走滑运动为主。晚期韧性变形中a线理发育,线理倾伏向和糜棱岩中糜棱面理倾向相近,线理在xy面上侧伏角主要在45°~90°之间;该期韧性变形是伸展作用的产物。医巫闾山中生代两期韧性剪切变形作用表明,在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期间辽西地区不仅发生了强烈挤压推覆作用和伸展作用,也发生了大规模左行走滑作用。该韧性变形作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辽西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序列、期次和构造格架转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金矿及相关岩石的氢、氧、铅、硅、碳、硫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为:成矿流体泐为-97‰~-72‰,δ^18O为0.3‰~3.8‰,在δ^18O-δD分布图上,位于变质水、岩浆水与当地雨水之间;其他稳定同位素数据及综合资料均说明,以排山楼金矿为代表的该区金矿成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多源性;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对区内金矿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西区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与两侧盆地的沉降历史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山脉隆升相对盆地沉降有一个滞后期 ,山脉的快速隆升阶段对应盆地快速沉降的后期和消亡阶段。现今的医巫闾山山脉是 14Ma以来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的产物 ,其隆起时间距今大约有 4~ 5Ma。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辽西医巫山变质核杂岩拆离滑脱带-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温度、差应力、应变速率和成矿温度、压力和深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该区金矿成矿的构造物理特征。利用声发射法得到区内7期历史最大主应力值;利用石英动态重结晶和亚颗粒法测量出区内变形岩石差应力值在13~48MPa之间;利用包裹体测温实测计算了排山楼金矿成矿温度在100~180℃、和210~346℃两个区间,岩石应变速率在10^-14s^4至10^-19s^4之间。阐明了金矿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是该区岩石的形变-相变及成矿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闾山花岗岩位于辽两台陷的东侧,是同源岩浆演化的多期产物。其物质源于地壳,一期结构演化规律强,是辽宁地区典型的“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变质核、拆离断层、中间过渡层、盖层和医巫闾山背形,并简述了其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医巫闾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层次变形构造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研究,确定了韧-脆性构造变形时的力学性质和主应力方位,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