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The petrography, chemical, fluid inclusion and isotope analyses (O, Rb-Sr) were conducted for the shale samples of the Mount McRae Shale collected from the Tom Price, Newman, and Paraburdoo mines in the Hamersley Basin, Western Australia. The Mount McRae Shale at these mines occurs as a footwall unit of the secondary, hematite-rich iron ores derived from the Brockman Iron Formation, one of the largest banded iron formations (BIFs) in the world. Unusually low contents of Na, Ca, and Sr in the shales suggest that these elements were leached away from the shale after deposition. The δ18O (SMOW) values fall in the range of + 15.0 to +17.9 per mil and show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alculated quartz/sericite ratios of the shale sampl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hale samples were homogenized and equilibrated by postdepositional event. The pyrite nodules hosted by shales are often rimmed by thin layers of silica of varying crystallinity.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crystals rimming a pyrite nodule show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00 to 240C for 47 inclusions and salinities ranging from 0.4 to 12.3 wt% NaCl equivalent for 18 inclusions. These fluid inclusion data giv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vein quartz collected from the BIF-derived secondary iron ores (Taylor et al, 2001). The Rb-Sr age for the Mount McRae Shale is 1,952 ± 289 Ma and at least 200 million years younger than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Brockman Iron Formation of ∼ 2.5 Ga in age. All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were responsible for both the secondary iron ore formation and the alteration of the Mount McRae Shale.  相似文献   
2.
ECONOMIC GEOLOGY     
正20140805Fan Baocheng(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China Geology Survey,Xi’an710054,China);Meng Guanglu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Metallization of TalasKalatawu Block in Northern Tianshan,Kyrgyzstan(Northwestern Geology,ISSN1009-6248,CN61-1149/P,46(2),2013,p.54-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条带状铁建造(BIFs)主要发育于早前寒武纪时期(3.8~1.8Ga),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且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BIF相关领域的研究认识及存在问题:1统计对比显示,BIF沉积事件与地幔柱、地壳增生等重大地质事件相关;2稀土元素及Nd同位素示踪表明,Fe来源于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其中高温热液与海水比例为1:1000;3 BIFs缺乏负Ce异常且富集重Fe同位素,暗示沉积时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环境以避免Fe~(2+)发生氧化;4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例如Si的主要来源、沉淀机制及条带成因等;5华北克拉通BIFs多形成于约2.54Ga,BIF类型、形成时代与富矿成因等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国内外典型BIFs的对比研究并适当应用现代先进测试技术,有利于探索BIF沉积的精细过程及古老克拉通的早期演化。  相似文献   
4.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m3/d/井。  相似文献   
5.
渝东北巫山地区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远景区,勘探程度较低。本次研究以岩石物理和测井数据为基础,以广域电磁法为手段,开展该区的页岩气有利区评价。通过对地表样品及井孔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研究区目的层富有机质页岩层电阻率表现为明显低阻特征,与上覆下伏地层电性差异明显,表明本区分布的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在对电磁资料处理解释的基础上,查明了重庆巫山地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断裂性质主要为逆断层;目的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稳定分布,低阻特征明显,埋深范围在800~4 800 m之间。综合考虑目的层页岩电阻率、极化率、埋深等因素,预测出页岩气有利区3个,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页岩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资料,以总有机碳(TOC)、干酪根显微组分、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及碳同位素等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利用页岩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均一温度及激光拉曼数据深入分析了Y1井页岩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Y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炭质页岩发育,TOC含量2%的富含有机质页岩厚度达83 m,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湿气生烃阶段。页岩裂缝脉体中大量烃包裹体和富含甲烷气体的含烃盐水包裹体证实城口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生了充足页岩气供给,具有高均一温度、高盐度的伴生盐水包裹体表明城口地区页岩气成藏时期的保存条件良好。这些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口地区下古生界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应力场转换,断裂、褶皱发育,因此,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体系是该区页岩气勘探走出困局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该区已有页岩气钻井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扬子海相层系页岩气勘探应是基于保存条件的"连续型甜点区"的选区评价基本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5大因素(区域盖层、直接盖层、底板条件、页岩层自身条件、构造改造强度)、4个等级、17个选区评价参数。另外,根据已有相关钻井数据,总结提出了5个页岩气层评价表征参数(含气量、孔隙度、电阻率、氮气组分含量和压力系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川滇黔邻区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梳理分析,优选出5个有利区,提出了各有利区的首选可能突破点。本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已成为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为深化该区页岩储层及含气性特征认识,本文以鄂宜页2井钻井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以笔石带为标尺,对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黑色富有机质页岩的岩石学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了页岩储层含气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对页岩储层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宜页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黑色岩系缺失LM5-LM6笔石带,富有机质页岩上延至LM7笔石带,总厚度约16 m;岩性以硅质页岩夹少量硅质岩、混合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Ro为1.88%~2.03%,显示黑色页岩已过大量生气阶段;页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小于100 nm的有机质纳米孔、直径大于5 μm的微米孔和构造微裂缝,其中纳米孔占比超过50%,孔隙容积、比表面积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现场解析总含气量为0.068~3.33 m3/t,平均1.13 m3/t,高含气量段集中于凯迪阶WF2-WF3与鲁丹阶LM2-LM4,含气量与TOC、脆性矿物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根据TOC、含气性、脆性矿物含量以及页岩沉积环境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价,Ⅰ类储层主要对应于凯迪阶WF2-WF3笔石带以及鲁丹阶LM2-LM4笔石带以深水环境下形成的硅质页岩和硅质岩层段,总厚度约9 m,是该区五峰-龙马溪组水平钻井的最佳甜点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为例,总结了页岩气有利区优选的储层参数、保存参数和压力系数等参数,量化了各关键参数平面分布,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权重,通过多参数加权叠加公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利区=-0.317+0.75×埋深+0.285×TOC+0.148×RO+0.093×孔隙度...  相似文献   
10.
对于点苍山-石鼓变质带区域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翟明国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27-239
在以往的研究中,点苍山和哀牢山被认为是同一个变质带。对石鼓带的划分也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点苍山和石鼓变质带同为扬子基底的一部分,应属于滇东变质区。它们是在元谋-大红山群之上发育的一套中晚元古变质岩带,具陆内地台型火山-沉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