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实施的铀矿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银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对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和Ar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相山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具有较一致的He、Ar同位素组成,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3He含量范围为4.55×10–14~1560×10–14 cm^3·STP/g,~4He含量范围为1.05×10–7~525×10–7 cm^3·STP/g,~3 He/~4He为2.98×10–7~4.96×10–7,即0.21~0.35 Ra,介于地壳(0.01~0.05 Ra)和饱和大气水(1 Ra)之间,明显低于地幔的~3 He/~4He值(6~9 Ra),40Ar浓度为0.969×10–7~157×10–7 cm^3·STP/g,40Ar/36Ar值为303.7~573.9,略高于饱和大气水的Ar同位素组成,结合矿石和蚀变岩石中Li元素富集特征,本文认为相山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和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流体富Li元素是He同位素明显高于地壳的原因,可能存在少量幔源流体的加入。另外,通过对比前人研究的该地区铀矿化矿石中黄铁矿He-Ar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幔源组分明显参与铀成矿的认识,本文认为多金属矿化和铀矿化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枞阳牛头山铜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体赋存规律、矿化蚀变特征、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等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矿体赋存于上侏罗统龙门院组矿化蚀变带(“褪色”蚀变带)及部分断裂破碎带中,矿床属次火山岩期后中低温热液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找矿前景,认为控制龙门院组矿化蚀变带中沿矿体倾向和走向的深部矿体,以及次火山岩体外侧构造破碎带控矿的脉状铜矿体,可作为今后进一步找矿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拨茅山—牛头山铜矿床的的赋矿岩石为中生代的火成岩系。侵入岩一潜火山岩一火山岩构成完整的侵入—喷发系列。该矿床可分为火山气液—沉积铜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两种类型。在成矿前期,陆相火山岩在湖底发生火山喷气、火山热泉以及火山热水沉积。潜火山岩的侵入,伴有长期热液循环活动,在张性断裂为主的赋矿空间生成与斑岩有关的各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江西相山矿田西部牛头山铅锌矿化体的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采用电子探针(EPMA)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对不同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牛头山铅锌矿化体中黄铁矿的Nb/Ta<1,Th/La<1,指示该铅锌矿化溶液相对富Cl;黄铁矿与闪锌矿的Y/Ho、Zr/Hf和...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作为特殊的油气储集岩类型,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勘探和开发实例。然而因其规模和储量相对较小,储集空间和成藏系统较为复杂,研究工作起步较晚。鉴于前人研究多依赖于钻井岩芯描述和测井数据分析,为了获得岩石孔隙和各类裂缝在古火山机构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对福建漳州牛头山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岩石物性分析。牛头山古火山历经四期喷发,地表可见四层喷溢相玄武岩层和两处火山颈相岩石出露。喷溢相玄武质火山岩的孔隙度变化较大,从5.34%到23.73%间不等,但渗透率均较低(平均值为0.173×10-3μm2)。火山机构中节理和裂缝较为发育,除火山颈相的柱状节理、火山喷溢相的爆炸缝、冷凝节理外,熔岩/下伏地层接触热变质成因的高孔带、幔源包体裂缝和爆炸孔以及后期形成的构造裂缝、风化破碎带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面型单元构成了贯通整个火山机构的空间网络,使古火山机构的储集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萧县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及开采方法,讨论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造成的土地挖损和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萧县城镇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截水沟工程、挡土墙工程、边坡与临时堆场清理工程、凿宕穴工程、养护道路工程、覆土工程、植树工程、养护管理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进一步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牛头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内硫化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可芬  赫英  刘文峰 《地质科学》2005,40(1):114-i004
福建牛头山一带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这些地幔岩包体内普遍存在有硫化物。硫化物按产状和成因分为两类:1)分布于寄主矿物内部,未与裂隙相连,是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2)分布于颗粒内或颗粒边部,在裂隙上或与裂隙相连,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15个硫化物测点中,除2个黄铜矿、1个硫铜铁矿外,其余为不同Ni/Fe(mol比)比值的铁镍硫化物:6个测点为富镍镍黄铁矿,其Ni/Fe=0.98~2.79,(Fe+Ni)/S=1.03~1.08;2个为针镍矿,其Ni/Fe=5.5,(Fe+Ni)/S=1.01;4个测点为富镍磁黄铁矿,其Ni/Fe=0.29~0.49,(Fe+Ni)/S=0.79~0.94。4粒单一硫化物矿物的成份是不均一的,多数表现为自中心到边部Ni含量和Ni/Fe值呈增加趋势,而Fe和Cu含量呈减少趋势。本研究还发现单一硫化物中由中心到边部金与镍大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吴志亮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3,22(4):443-449
介绍陆良盆地及其周缘地质特征,论述地质演化史上的牛头山古岛与牛头山的差别,认为彩色沙林的彩沙物源为近源、多源性。  相似文献   
9.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基底EW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NE向小陂-芜头断裂的交汇部位,已发现有河元背、牛头山铀矿床及深部多金属矿化信息.牛头山地区是一个构造热液活动叠置区,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动力变形、热液叠加蚀变和花岗斑岩侵入时的热流体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尝试对该地区多金属找矿远景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福建漳州牛头山火山地质公园火山喷发层序及岩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长江 《福建地质》2002,21(4):195-199
牛头山火山地质公园位于风景壮观秀丽的闽南漳州市海滨,构造位置处于平潭一东山北东向断裂带中段,火山口坐落在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村附近,涨潮时古火山口部分被海水淹没成为孤立于海中的小岛,退潮时,火山口全貌再露海面,火山口附近有一深槽(凹地),直径约8m,低于周围岩石3m,火山岩地层为新第三纪佛昙组上段玄武岩,根据岩性分布特征及岩石结构构造和岩层的产状等。可划分为喷溢相和火山颈相,是省内保存较完好的新生代古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