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72篇
地球物理   530篇
地质学   551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调查了潜蝇在湛江市的发生与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uaeBlanchard)是为害作物潜蝇的优势种,包括有6个科18种,年间发生有6个为害高峰期。应用绿潜宝、乐果、巴丹等药剂在发生为害高峰期的峰前、中、后三次用药,防治效果维持70%以上。  相似文献   
2.
Two sites in the eastern Fram Strait, the Vestnesa Ridge and the Yermak Plateau, have been surveyed and sampled providing a depositional record over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The Fram Strait is the only deep‐water connection from the Arctic Ocean to the North Atlantic and contains a marine sediment record of both high latitude thermohaline flow and ice sheet interaction. On the Vestnesa Ridge, the western Svalbard margin, a sediment drift was identified in 1226 m of water. Gravity and multicores from the crest of the drift recovered turbidites and contourites. 14C dating indicates an age range of 8287 to 26 900 years BP (Early Holocene to Late Weichselian). The Yermak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slope sediments in 961 m of water. Gravity and multicores recovered contourites and hemipelagites. 14C ages were between 8615 and 46 437 years BP (Early Holocene to mid‐Weichselian). Downcore dinoflagellate cyst analyses from both sites provide a record of changing surface water conditions since the mid‐Weichselian, suggesting variable sea ice extent, productivity and polynyas present even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Four layers of ice‐rafted debris were also identified and correlated within the cores. These events occurred ca at 9, 24 to 25, 26 to 27 and 43 ka, asynchronous with Heinrich layers in the wider north‐east Atlantic and here interpreted as reflecting instability in the Svalbard/Barents Ice sheet and the northward advection of warm Atlantic water during the Late Weichselian. The activity of the ancestral West Spitsbergen Current is interpreted using mean sortable silt records from the cores. On the Vestnesa Ridge drift the modern mass accumulation rate, calculated using excess 210Pb, is 0·076 g cm?2 year?1. On the Yermak Plateau slope the modern mass accumulation rate is 0·053 g cm?2 year?1.  相似文献   
3.
An offshore vessel with a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 (DP system) needs fast response to produce thrust to counteract the environmental forces acting on it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its position and heading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working position. Therefore, quick and effective modulation of the thrust is the problem to determine the thrust and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thruster devices of the ship.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ective optimum control for a thruster system, using the sequential quadratic method to achieve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odulation of the thrus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thruster. An optimum control study of a 2280 tons DP coring vessel with five rotary azimuth thruster marine positioning is studied in detail, which can quickly and exactly estimate the thrusts and angles of direction of all the thruster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valuable thruster system for a dynamically positioned vessel.  相似文献   
4.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游植物春花期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是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得以在春季(5月)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温、密跃层的存在是氧最大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夏季叶绿素最大值层中较强的光合作用,是氧最大值在夏季得以维持甚至增强的主要原因.提出:黄海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并非主要由冬季保持而来.  相似文献   
5.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2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熟但缺乏3维可视化和分析的能力,而目前的3维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可拥有3维可视化分析能力,然而还缺少2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便捷。以二三维联动为开发思路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解决这对矛盾。本文基于二三维联动GIS的设计方案,以虚拟校园设计与实现为应用实例,利用ArcEngine(AE)实现二三维联动GIS系统的开发设计,对GIS系统的开发做出了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搬迁建设导致大量高切坡的形成。未及时治理或治理不当的高切坡,不同程度地发生破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了地质灾害。因此,科学认识及治理高切坡十分必要。重庆市万州区高切坡主要有风化及差异风化、崩塌和土体滑塌等破坏形式。影响破坏的因素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气候及时间效应。针对高切坡不同的破坏形式,以安全、经济及环境和谐的人文理念作为设计指导思想,充分论证了高切坡的防护方案,即:削坡、排水以及格构防护较适合万州区高切坡的防护。这些措施,既能很好地解决高切坡的防护问题,又能兼顾环保、降低造价。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三峡地区高切坡类地质灾害防护设计的参考。也可为其它流域类似问题借鉴。  相似文献   
8.
含盐量对松嫩平原碳酸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嫩平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渍土,其不良的工程性质给穿越其中的道路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盐渍土所含易溶盐成分主要为碳酸氢钠,该研究通过向碳酸盐渍土内加入碳酸氢钠制备不同含盐量的盐渍土,进行室内直剪试验。试验表明:随着含盐量的增加土的粘聚力减小,内摩擦角有先减小后变大的趋势;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的含盐量越高,土的粘聚力减小越明显。易溶盐在土中的状态形式是影响其抗剪强度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GM(1,1)动态模型在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江市地下水水位预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的GM(1,1)动态模型的原理和建立过程,并根据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了99.27%,等级属于Ⅰ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弹性波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弹性波瞬态传播问题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针对要求计算机内存大和计算时间长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由于采用了集中质量矩阵和修正的中心差分时间积分显格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大为减少;由于采用结点定位法,最适合用于目前发展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可使计算速度大大增快;还采用了有效激发震源法,有效激发区是随时间步进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这不仅能节省计算时间,而且使波场的传播过程一目了然,本文计算了由两种介质组成的三维楔形问题,得到若干典型剖面的瞬时波场图及随时间变化的合成地震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