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小波法研究台湾省两次7.6级大震前后仑坪台的地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小波法分析了台湾省两次Ms 7.6大震(1986年花莲大震和1999年集集大震)前后仑坪台的地磁变化。从小波分析得出的“日变幅差”变化看,两次大地震前一个月内都有异常变化,花莲地震前出现负异常,集集地震前出现正异常。  相似文献   
2.
基于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采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18年台湾花莲县Mw6.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地震造成的最大地表形变量为38.2 cm,以隆升为主,断层上下盘最大相对位移为50 cm。利用InSAR观测得到的升降轨地表形变数据,分别构建2018年与2021年台湾花莲两次地震的断层三维滑动分布模型。结果表明,2018年花莲Mw6.4地震主震断层为靠近米伦断层的西倾隐伏断层,断层最大滑动量为1.8 m,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逆冲分量,断层破裂传播至米伦断层西侧,影响了苓顶断层和米伦断层的地震活动性。2021年花莲Mw6.0地震发生在苓顶断层北段,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8 m,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两次地震事件均具有高倾角滑动特征。综合两次地震静态库仑应力的重新分布和M-T图发现,2018年花莲地震对2021年地震起触发作用,应力沿断层从高纬度向邻近低纬度传输累积,花莲地区及近海海域短周期内地震活动性仍强烈,主要表现为小震频发、中强震孕育周期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台湾花莲碧玉因其浓厚的颜色以及较细腻的结构和特殊光学效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文运用常规仪器、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研究台湾花莲碧玉宝石矿物学特征.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前人资料对比可得,碧玉样品的颜色主要为淡绿-深绿色,颜色较为纯净,分布不均匀.内部可见黑色金属矿物杂质.具油脂-丝绢光泽,微透明-不透明,折射率为1.61,相对密度2.96~3.02 g/cm3,硬度为6~7.碧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或者阳起石,次要矿物包括铬铁矿、铬钙铝榴石、透绿泥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碧玉样品的主要元素成分为MgO、SiO2、CaO,以及少量的FeO和微量的Cr2O3、MnO、K2O、Na2O、Al2O3、TiO2.根据样品数据的对比可以推测,碧玉颜色的深度与FeO的含量呈正比,当碧玉含有铬钙铝榴石包体时,碧玉颜色更鲜艳.  相似文献   
4.
利用MDCB电磁辐射前兆仪的监测记录,对发生在台湾花莲的6.7级地震前的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探讨了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区地震的一些前兆特征,结果表明MDCB型前兆仪对台湾地震有不错的监测性能,MDCB型前兆仪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前震是地震前兆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前震的研究对地震预测的发展尤为重要,前震序列的典型特征包括加速发生的小震与古登堡-里克特定律(Gutenberg-Richter Law)中的b值变小.本文在Dieterich提出的地震发生率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前震发生的力学成因机制及前震-主震-余震时域演化特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前震震源区断层及其断层周边剪应力加载速率的变化可能是前震发生及地震发生率变化的一个关键原因.由于前震震源区次级断层之间剪应力加载速率受来自主震成核过程中断层自加速滑移的影响升高,从而可导致这些次级断裂的加速失稳,即加速前震的发生.当震源区内由前震所产生的静态应力扰动不可忽略时,应力扰动和主震成核的共同作用也可对后续前震发生率产生影响.当正向应力扰动出现时,后续的前震序列的地震发生率会出现陡增,随后其地震发生率逐渐下降.而当负向应力扰动出现时,地震发生率会出现陡降,然后再次逐渐上升.基于Kostrov模型,本文得到了剪应力加载速率与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中b值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前震序列中b值的减小与前震区内的剪应力加载速率的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