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地质与矿床类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宗静婷 《西北地质》2004,37(1):97-101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细碧岩型、黄铁绢英片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金矿物是自然金。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岩石强烈变形、彻底退化蚀变以及后期含矿热液交代与充填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属于火山-沉积岩系中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铧厂沟金矿床区域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铧厂沟金矿床区域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 ,区内发育一条较大区域韧性剪切带 ,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 ,强变形带和弱变形域呈镶嵌形式。区域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左行—右行多期 (次 )活动 ,剪切方位也多次变化 ;早期形成温度约 5 0 0℃ ,以右行剪切为主 ,古应力值大于 0 .0 75GPa。控矿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域韧性剪切带演化的产物 ,最终形成脆性断裂。区域韧性剪切作用控制矿床、矿带的分布 ,并使部分金从矿源层分溢出来 ,产生第一阶段金的富集。次级韧脆性剪切带 (控矿剪切带 )控制富矿体的分布。因此 ,铧厂沟金矿床可称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另外 ,中 -下泥盆统三河口群第一岩段第一岩层 (D1 -2 SH1a)部分原岩有明显海底热水同沉积特征 ;在矿床之西万家山—张家山应注意寻找硅化石英粗糜棱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铧厂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铧厂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南侧,其产出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细碧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和灰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铧厂沟金矿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在铧厂沟金矿的石英中发育了CO2-H2O型、纯CO2型、H2O溶液型和含子矿物型四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期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H2S,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60℃,盐度为0.43%~5.14% 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四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H2O溶液型包裹体占了大多数,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0℃,盐度为0.43%~11.19% 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8~228℃)和盐度(0.18%~6.59% 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主成矿阶段压力为70~195MPa,成矿深度为5~7km。总体而言,铧厂沟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的矿质的大量沉淀,铧厂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5.
铧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冈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带成矿有利部位。矿区出露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和中上元古界碧口群。矿床内发育的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韧性)-左行(韧脆性)-右行(脆性)多期(次)活动矿化受透镜状细碧岩控制,分布于韧性剪切带之中。矿体蚀变强烈,新生矿物定向排列,脉体中矿物具亚颗粒、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料内变形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稀土分析结果表明,基性火山岩是金的矿源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韧性剪切带多期(次  相似文献   
6.
铧厂沟地区碧口群玄武岩呈带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凝灰岩和凝灰质千枚岩中。在详细野外观察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主微量元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碧口群玄武岩普遍经历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绿泥石和绿帘石;SiO_2(44.67%~49.76%)、TiO_2(1.14%~1.34%)含量较低,TFe_2O_3(12.03%~15.47%)、MgO(7.57%~9.3%)、CaO(7.29%~10.54%)含量较高。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岩石微量元素和(?)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玄武岩形成环境可能类似N-MORB,起源于软流圈,并在上升过程中混入了古老的地壳物质。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316.3:±6.0)Ma(MSWD=0.78;n=7),表明碧口群火山岩系至少是两期(新元古代时期和晚古生代时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其大规模形成时期为新元古代,后经晚古生代火山作用的叠加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的逆冲推覆带内,矿体呈透镜体或脉状产于新元古界蚀变细碧岩及泥盆系灰岩中,受控于近EW向叠瓦状逆冲断层及韧脆性剪切带。为了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对矿区蚀变细碧岩型矿石和含矿石英脉中的铬云母进行了年龄测定。2件铬云母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09.4±2.3 Ma和211.5±2.5 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211.4±3.6 Ma和215.3±3.9 Ma,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因此,铧厂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12~209 Ma。结合铧厂沟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推测铧厂沟金矿床形成于扬子板块与秦岭微板块的碰撞过程,其成矿年龄代表了两板块发生碰撞的下限。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以南,矿体受控于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韧脆性剪切带。本文以细碧岩矿带为例,系统研究了围岩蚀变分带及蚀变矿物组合,总结了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围岩蚀变以穿切细碧岩透镜体的剪切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可划分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碳酸盐化带和绿泥赤铁矿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铁白云石+铬云母+绢云母+钠长石+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石英±黄铁矿、(铁)绿泥石+钠长石+铁白云石+赤铁矿+钛铁氧化物+石英±绿帘石。蚀变岩石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在围岩蚀变过程中, SiO2、Na2O、Fe2O3T、MgO与Y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 K2O、CaO、Ba、Rb、Sr、Cr、Cu、Pb和挥发组分等迁入,并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HS)–2络合物迁移,成矿流体与富铁细碧岩之间的反应是金沉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Au Ⅰ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第一岩性段第二岩性层中-薄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中-厚层状结晶灰岩中。Au Ⅰ矿体作为矿山目前的主采矿体,其深部找矿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指导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深部找矿工作,对Au Ⅰ矿体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R型因子分析和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As、Sb为前缘晕元素组合,Au、Ag、Pb为近矿晕元素组合,W、Sn、Bi为尾晕元素组合。Au Ⅰ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Pb-Co-Ag-As-Au。结合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认为Au Ⅰ矿体在48线—96线深部存在头尾晕叠加特征,据此提出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下一步找矿方向为96线—112线深部。  相似文献   
10.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忠 《矿产与地质》1996,10(2):108-113
铧厂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热液蚀变细碧岩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而矿床本身受断裂和岩性的双重控制。此外,还简述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