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微波密闭消解法对重油凝肢色谱制各样品的前处理,不造成易挥发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损失,对样品无污染。采用消解前定容,配合石墨炉二次进样富集样品,可以测定样品中低至10^—9级的镍。方法应用于镍在渣油中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析中,标准样品对照数据吻合好,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8%。  相似文献   
2.
涂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自蓂 《岩矿测试》1996,(2):97-103
选择涂钨热解石墨管测钡,克服了钡的碳化物形成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采用钙做基体补偿不仅克服钙对测钡的影响,同时也对测钡起增敏作用,结合其它测定条件的优化实现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痕量钡。其线性范围在0~70μg/L检出限3.3pg,特征质量为2.9pg/1%吸收,对5μg/LBa试液测定11次,其RSD为6.9%,加标回收率89%~120%。方法经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硝酸钡中超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技术。提出在大量钡基体存在时,采用小体积萃取体系APDC-MIBK同时萃取纳克级的Fe、Cu、Co和Ni。该法具有灵敏度高、无干扰、操作方便和减少沾污等特点。方法检出限为:Fe 7.2ng/g、Cu 12.8ng/g、Co 4.4ng/g和Ni 6.7ng/g。应用于红外光纤原料硝酸钡、硝酸铝中痕量重金属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石墨炉技术对钒原子化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臣 《岩矿测试》2001,20(4):312-314
研究了钒元素在不同石墨炉技术、不同类型石墨管中的原子吸收曲线,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碧燕 《福建地质》2013,(4):330-333
样品经盐酸-硝酸分解处理,以硫酸铵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的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89%~6.70%,加标回收率为94%~106%.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银。选择硝酸镁和硫脲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银的灰化温度为800℃,研究了最佳的分析测定条件。该方法检出限为0.01μg/g。用该方法对国家地球化学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7.
基于贵金属同2-巯基苯并噻唑(MBT)定量反应时的温度差异,在常温下采用MBT为Ag、Au和Pd的沉淀剂并藉微晶素共沉淀法富集痕量Ag、Au和Pd,使之与Pt、Rh及贱金属分离。固相富集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后,直接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试验了定量共沉淀的最佳条件,方法用标样分析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铝矾土中的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铁民 《岩矿测试》1996,15(4):290-292
通过对照硅在热解石墨管、涂钼及涂钨石墨管中的原子化行为,选用涂钼石墨管和La做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铝矾土中的硅。经铝矾土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可靠。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与重量法和钼蓝法相符,对质量分数w(SiO2)在4%水平的铝矾土进行分析(n=5),其RSD在12%~17%。  相似文献   
9.
10.
在泡沫吸附原子吸收法试金分析中,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含量大于0.3μg/g的金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含量为0.05~0.3μg/g的金量,通过加入基体改进剂和优化测定条件,使一次处理的样品能用于二者的分析,从而节省测试工作量。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能达到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