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荣 《气象科技》2004,32(1):56-56
欧州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最近建立了每月预报系统,目的是填补EPS和季节预报系统之间的空白。每月预报系统具有上述两个系统的特点,从2002年:3月起投入业务使用,并且用其检验了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的30个个例。结果表明在预报的头10天内每月预报系统的特征与EPS预报系统相似,10天以后每月预报系统和EPS的控制试验之间的比较表明,海-气耦合可能影响一些地区的预报,比如亚洲或北太平洋地区。  相似文献   
2.
3.
研究了长期暴露条件下Cu2+对序批式反应器(SBR)性能及其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加入10 mg·L-1的Cu2+后,在SBR运行的第16~55天,COD和NH+4-N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第56~75天,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与进水Cu2+浓度为0 mg·L-1时相比分别下降了3.88%和6.41%。浓度为10 mg·L-1的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中EPS、松散附着EPS(LB-EPS)和紧密附着EPS(TB-EPS)产量及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0 mg·L-1 Cu2+的长期暴露导致TB-EPS中PN的C=O键、N-H键和C-O键相对含量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1 Cu2+长期暴露条件下,LB-EPS和TB-EPS中元素Cu和O百分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铁路项目中数字线划图生产的效率,基于ADS40立体影像测图技术,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数字线划图生产方案。该方案通过航天远景MapMatrix以及清华山维EPS两个平台,实现针对ADS数码相机影像从数据读取、立体模型构建、立体采集、DLG编辑处理、铁路用地图制作以及最终形成GIS入库数据的整个处理流程。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工作方案是铁路大比例尺地形图生产、更新缩短周期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通过大量密集的扫描点,以模拟形式体现目标实体对象表面丰富的形体信息,不能获取的点云数据直接读取目标对象的矢量化信息,并进行点云数据处理。笔者在工作中,以EPS2008软件平台为基础,利用VBScript脚本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点云数据分层提取、点云线状地物提取、点云特征轮廓提取、点云数据断面提取和点云高程提取等功能。本文针对已经实现的功能进行探讨,指出每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清华山维EPS软件在地理国情普查外业中核查路线规划、地表覆盖分类与国情要素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采集等方面的优势,可为其他同类外业调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测绘发展经历了模拟测绘、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发展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也逐渐由靠人工内、外业采集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今天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测绘.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智慧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入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与成果应用一体化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于EPS工作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利用最新的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建筑量估算,从而获取需要的统计数据,服务于城市规划调整、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等重要项目决策。利用现状地形图的统计结果最能反映当前的建筑规模,既高效快捷又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当前多源地图数据的非共享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地图数字出版流程的顺利开展。为了有效解决多源地图数据到印前数据的转换问题,根据多源地图数据的类型及特点,结合出版对地图数据的特殊要求,建立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由多源地图数据转换为印前数据的方案,并通过具体应用得到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震裂山体危岩崩塌灾害。这类危岩发育位置高、冲击能量大,存在主动加固措施难以实施且被动防护网防护能级不足的问题,为此在汶川、芦山、九寨沟地震灾区逐渐广泛使用桩板拦石墙结构用于防治高位崩塌落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桩板拦石墙墙后因未设缓冲层或挂废旧轮胎而被落石直接撞击并损毁的现象。为避免落石直接与此类钢筋混凝土(RC)板碰撞造成刚性破坏,工程上常采用就地开挖的碎石土、砂土作为缓冲层以减缓落石冲击力,为研究冲击作用下不同类型缓冲层消能效果及RC板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室外搭建的落石冲击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缓冲层及其相互组合的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总厚度相同前提下,EPS泡沫-砂土组合缓冲层的消能效果最优,其次为碎石土,砂最差。与其他两种缓冲层消能方式相比,落石锤与组合缓冲层碰撞过程中发生多次反弹且接触时长远大于其他两种;相同的冲击工况下,EPS中心位置压溃并下陷,且产生大量辐射状宽大裂缝;组合缓冲层能够有效减小RC板的跨中位移,在3,5,7 m冲击高度下,比砂作为缓冲层时跨中位移减小了37%~46%。在R4落石锤冲击下,RC板跨中位移显著增加且产生明显塑性位移,随冲击能量增大跨中裂缝自下而上延伸,RC板最终破坏时表现为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