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震旦纪陡山沱期凝源类Tianzhushania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的属名源于湖北长阳天柱山地区,模式标本最早发现于震旦系统陡山沱组的燧石结核中(岩石薄片)。本文综合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该属的报道和研究,并结合最近笔者对贵州瓮安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硅化保存的Tianzhushania tuberifera Yin,Gan and Xing2001与磷酸盐化保存的球状实体化石Megasphaera ornata Xiao and Knoll2000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对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属的形态特征,巳定种的地理分布,地层意义和可能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华南陡山沱期古地理环境及"雪球地球"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南地块陡山沱组的古地磁和C同位素研究揭示了其形成于赤道附近的古地理环境。对冰期后的盖帽白云岩的C同位素研究表明,δ^13C从-5‰开始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与世界上Marinoan冰期其他剖面的c同位素变化相一致。陡山沱期大气中CO2含量的升高可能与k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及火山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黔东北及邻区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陡山沱早期,沉积环境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碳酸盐台地潮上坪-台缘浅滩相和浅海陆棚盆地相;陡山沱晚期,自北西向南东可大致分为开阔台地相区和深水陆棚-次深海相区。庙河型生物群的产出位于晚期开阔台地向深水陆棚-次深海过渡相区中的黑色页岩、硅质页岩中,其沉积环境为最大浪基面以下的宁静、贫氧环境,其沉积方式为悬浮沉积。  相似文献   
4.
生物的生产量以及被保存的沉积有机质是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条件。多细胞生物出现并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晚期的浅海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共存的多层次化和复杂化生态系统的建立,使陡山沱期成为扬子地区生命演化和发展重要时期。陡山沱期的黑色泥(页)岩在沉积时为富含水份的粥性沉积物,同时当时海洋中的氧化-还原界面较浅,生物遗体可迅速地被沉积物所覆盖而形成烃源岩。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也是扬子地区生命演化、有机质生产力发展和烃源岩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