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1篇
  免费   2091篇
  国内免费   353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1855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420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618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文中详细地论述了新疆阿尔泰哈巴河一带古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类型,认为火山岩是在陆缘裂陷槽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发生和演化的。对各类型火山岩岩浆来源,上升模式也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The dunes in estuary of Tumen River in China lie to the area between the Jiushaping and Fangchuan in the left bank of Tumen River (Fig.1). The dis-tance is about 15~20 km between the dunes and the coast. It ranges from China to D. P. R. Korea and Russia. The range of the height of dunes is about 15~20 m and the width is 100~200 m. By the re-connaissance, we protracted 9 section planes of the dunes and collected 40 sand samples of the dunes, and identified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  相似文献   
4.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0,2(4):28-35
纳尔逊岛Stansbury半岛被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沉积火山碎屑岩所覆盖。区域火山岩地层对比证明其是在形成长城站地区火山岩的同一火山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岩石组合特点,初步认为该半岛火山岩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形成于两期火山作用。该半岛的主要构造线方向平行于菲尔德斯海峡,这在地貌特征及次火山岩的分布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5.
宁波盆地地下揭示的一套包含暗色膏硝质泥岩、泥质白云岩在内的紫红、灰紫色泥岩、棕褐色砂砾岩、细砂岩和玻屑凝灰岩的地层,均称方岩组,内含膏盐并具油色显示。对其时代有早、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之认识,笔者从70~90年代地质工作中所获化石分析认为,虽然宁波盆地这一层位含化石不丰,但从分布及数量上比较,相对占优势的应该是孢粉和植物化石,其时代意见也较为一致,指示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7.
We present wide-field     multiband ( BVI ) CCD photometry (down to     of the very low surface brightness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Sextans. In the derived colour–magnitude diagrams we find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tellar populations in this dwarf spheroidal. In particular, we discover (i) a blue horizontal branch tail that appears to lie on a brighter sequenc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minent red horizontal branch and the RR Lyrae stars, very similar to what was found by Majewski et al. for the Sculptor dwarf spheroidal, (ii) hints of a bimodal distribution in colour of the red giant branch stars, (iii) a double red giant branch bump. All of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are present in the old stellar population of this galaxy: the main one with     and a minor component around     . The similarity to the Sculptor case may indicate that multiple star formation episodes are also common in the most nearby dwarf spheroidals that ceased their star formation activity at very early epochs.  相似文献   
8.
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铜)矿床的金属物质、硫和成矿溶液主要来自深部基底的岩石,属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从这一理论认识出发可进一步分析控矿地质条件及今后在该区有效地寻找同类矿床。  相似文献   
9.
位于华南褶皱带南缘的右江盆地,其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它的轮廓和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别由特征不同的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相组成两个双层结构。盆地内火山活动发育,也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发展使哀牢山洋盆开裂,导致了右江地区在拉张应力条件下出现若干NW向裂陷带,这时的盆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特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期,区域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滨大平洋构造的发生,使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冲消减作用,使盆地在新的挤压条件下再次发生张裂和拗陷。进入了弧后盆地发展阶段。印支期末,盆地封闭。  相似文献   
10.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