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82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core (injector) and the jet (relativistic plasma outflow) of AGN objects are surrounded by an ionized medium, an H II region observed in emission lines.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from the core and the jet is observed through a thin screen that cocoons the structure under consideration. The screen transparency depends on wavelength and distance from the injector. We consider the objects 3C 345 and 1803+784 whose core emission at decimeter wavelengths is absorption by more than 25 dB. The visible bright compact component is the bright nearby portion of the jet that extends outside the dense part of the screen. We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measuring the screen transparency from absorption in Hα recombination lines with different quantum numbers at centimeter wavelengths.  相似文献   
2.
I review the recent discoveries of variable interstellar absorption lines, widely taken to imply the existence of very small scale(10–100 AU) structure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Possible origins of this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and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fact that most known examples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terstellar shells and bubbles of various kinds. On the other hand, in at least one case (κ Velorum),the variation appears to occur in the supposedly quiescent cold neutral medium,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studies of small scale structure in atomic hydrogen probed at radio wavelengths. Further work is urgently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mode of formation,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te of these enigmatic structures. Only then will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ur wi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become appar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
4.
5.
用空间分辨率为1km的MODIS和MISR数据可计算16天BRDF和反照率产品,该文证明了在多数采样条件下,用MODIS/MISR角度采样的BRDF和反照率反演精度在5到10个百分点以内。  相似文献   
6.
该文讨论了一种在GIS支持下利用直射辐射遥感图象研究地物双向反射特性的原理和方法。其主要依据是象元地面的坡度和坡向的不同,同时改变了象元地面与太阳之间、象元地面与卫星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造成了同类象元太阳直射辐射遥感分量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体现了该类地物双向反射特性。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卫星直射辐射遥感数字图象,研究卫片象元同类地物的这种差异的规律以及它们与对应坡面上的太阳位置、卫星位置的关系,便可进行该类地物的双向反射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峰  朱启疆 《地理科学》1997,17(4):346-355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植被冠层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最新成果,分别讨论了二向性反射的正向模型和参量反演问题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新进展。分析了卫星平台多角度遥感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困难,指出了未来多角度遥感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一般基于弹性参数反演和岩石物理建模的级联流程实现储层孔隙度预测, 其预测精度受到波动理论和岩石物理理论的近似假设、初始模型和二次反演累积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为缓解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门控递归单元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学习井震联合孔隙度预测方法, 实现从地震数据直接预测储层横向孔隙度.通过少量的地震测井样本标签对和多目标函数约束建立智能化多尺度多信息融合孔隙度预测模型, 实现地震数据到孔隙度, 孔隙度再到生成地震数据的闭环映射.此外, 在网络模型每次迭代更新的过程中随机引入非井旁地震道参与网络训练, 非井旁地震道的波形匹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井间孔隙度的预测精度.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于有监督学习孔隙度预测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储层孔隙度的预测准确性和横向连续性, 获得较为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核筒悬挂结构三道抗震防线时程分析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高层建筑核筒式悬挂结构三道抗震防线的时程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Hangsys。计算结果与核筒悬挂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结果符合较好。因此,核筒悬挂结构完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使该类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使悬挂结构既具有安全性又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空间句法理论作为复杂理论众多分支中的一个,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它被广泛应用于GIS领域,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Axwoman,既是新兴的空间句法工具,同时又是集成于ArcGIS的用于城市形态分析的功能扩展,常被用来计算空间形态变量和评估空间形态。本文以斯德哥尔摩市街道网络为例构建轴线图,并对其连接值引入相关尺度分析方法,计算结果显示,轴线图连接值服从幂律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