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南部海域年极值波浪和设计波浪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统计计算和后报方法,获得了本海域不同海区多年年极值波高(H1/10)资料。用P-Ⅲ型和短期测波资料频率分析方法,估算了各海区的设计波高,并依据文献[3]计算出对应的平均周期。用Kolmogoroff适合度方法检验所得的结果表明,依P-Ⅲ型方法拟配的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十分吻合,从而确定了本海域不同海区最佳的设计波浪。分析本海域年极值波浪的基本特征表明,本海域除了渤海湾北部海区以外,主浪向一般为NNE向,渤海海峡区的年极值波高和设计波高均为最大,而向莱州湾及渤海湾沿岸海区逐渐减小;在沿岸海区,由龙口至黄河口一带的极值波高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1975—1984年南海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及其在1982—1983年的表现。研究发现,与正常年份比较,各要素在1982—1983年的表现都比较特殊,沿岸江河径流量猛增;气温、水温、盐度、pH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流轴的平均位置移到调查海区的最南面。作者认为,这一异常现象与1982—1983年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E1 Ni(?)o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Seasonal changes in zooplankton biomass, abundanc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a neritic station in the Balearic Sea between April 1993 and May 1994.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every 10 days in a zone influenced by the main current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Mallorca channel. Three main peaks of zooplankton biomass and abundance were observed: (1) at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when the thermocline developed, (2) in autumn when the thermocline broke down, and (3) in early spring. The smaller zooplankton fraction (100–250 μm) comprised on average 32 % of the total biomass and 73 % of total abundance. Copepods were the predominant group (64 % of the total abundance) with Clausocalanus, Oithona and Paracalanus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genera. Paracalanus parvus, Clausocalanus furcatus, Acartia clausi, Oithona plumifera, Temora stylifera, Centropages typicus and Oncaea mediterranea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in the area. Other abundant groups were cladocerans (15 %) and meroplankton larvae (12 %), both of which were particularly numerous during the stratified period. The copepod commun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ove‐cited perennial species, which were abundant during the cycle studied.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Balearic Sea, such as the Atlantic water influx and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 and mixing), promoted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in zooplankton as well as the appearance of characteristic species during the annual cycle.  相似文献   
4.
沈佩玉 《海洋预报》1994,11(4):59-63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 布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地电磁场的两种大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突变’两种类型。简略地讨论了产生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高空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华东六省一市13个探空站1961—2017年高空温度数据,对850 hPa、500 hPa、200 hPa高空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对流层中下层增温趋势明显,向上增温趋势减弱,对流层顶增温趋势有所增强.850 hPa、5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均...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个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多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冷涡与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夏季(6~8月)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结果表明:NECVI能够较好表征东北低涡的气候效应;夏季东北冷涡强度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降水偏多,前期2月北半球环状模(NAM)偏弱;东北冷涡偏弱年,降水偏少,前期2月NAM偏强。此外,夏季东北冷涡与前期的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前期NAM和中国近海海温的异常可以作为夏季东北冷涡异常的一个前兆信号,进而为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半球臭氧总量与平流层环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光  吴统文 《高原气象》1991,10(3):277-286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区基岩井水位的年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用太  简春林 《地震地质》1994,16(3):255-263
系统阐述了北京平原区10口地震地下水位动态观测井及其水位年动态特征,主要分析了降雨与开采对年动态特征的影响,讨论了大同-阳高地震前后某些井水位长期异常的信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干旱区年降雨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68个站30年年降雨量的分析,把中国西部划分为6个降雨量性质不相关的区。通过对西北3个区的分析,把年降雨量划分为8种不同的空间分布类型。分析表明,控制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天气系统主要为西风系统。在过去的30年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并非都是变得越来越干,不同的地区变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