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提议被28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但并不意味着2500Ma作为太古宙-元古宙界线是永恒的最佳选择。事实上,太古宙-元古宙界线划在何处还存在很多争论,现行的界线划分依据也期分期标准相悖。大量资料表明),2300Ma时曾发生全球地质环境的灾变,灾变前后的地质作用(尤其是表生地质作用),有明显变化,导致了太古宙与元古宙的一系列差别。该灾变与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  相似文献   
2.
Diverse palynomorphs and phytoliths recovered from coprolites of ovi-caprids (sheep, goat) collected from Yang-Hai Tomb at Xinjiang Province, China, have been used to elucidate the dietary pattern of ancient livestock and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vegetation and paleoclimate of this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ca. 2500 14C yr BP. Palynological and phytolith data suggest that a rich dry temperate vegetation prevailed in the area during the said period.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grassland vegetation type of the area are explored using phytolith indices.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晋中盆地位于汾渭断陷盆地带的中部,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超过3800 m,建立晋中盆地精确地层年代框架和高分辨率沉积层序对于理解汾渭断陷盆地带的演化、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晋中盆地东北部晚新生代标准孔ZK01(钻孔深度870.5 m)岩心开展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研究结果】将ZK01孔揭示的松散沉积物分为6个岩性组。首次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划分出13个正极性时段和12个负极性时段,建立了ZK01孔地层年代框架。晋中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底部最老年龄约8.1 Ma,将晋中盆地活动的起始时间从前人一般认为的上新世初期,确定为中新世晚期,提前了约3 Ma。区内晚新生代地层划分为新近系中新统灞河阶(N14)和保德阶(N15),上新统高庄阶(N21)和麻则沟阶(N222),第四系下更新统泥河湾阶(Qp1),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结论】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是盆地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共同导致了上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中晚期的两次湖泊大规模发育。全新世时期,早中期即先秦(约2.5 ka以前),盆地中仍是河湖共存阶段;晚期(2.5 ka以来),出现湖消河长的局面,直至明、清时期湖泊全部消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盆地中湖泊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创新点:首次通过磁性地层学将晋中盆地发育时间确定为中新世晚期约8.1 Ma;盆地的湖泊发育早期主要受构造和气候控制,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湖泊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4.
洛川黄土记录的最近2500ka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周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鹿化煜  刘洪滨 《地质论评》1998,44(5):553-558
对厚约140m的陕西洛川坡头村黄土剖面进行间距3~10cm的系统采样,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和粒度,选择〉30μm颗粒百分含量和磁化率分别作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以新建立的时间标尺为基础,分析了最近2500ka以来东亚季风变化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时间序列包括含有100ka,41ka和23ka地球运动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同时包含有约80ka,56ka和30k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