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对黑龙潭一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后,认为该金矿田受区内地层、花岗岩浆热源及韧一脆性剪切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热流体及其运移通道和沉积空间,是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2.
黑龙潭-汪家塆金矿床受控于区内北西向断裂带。矿体呈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石英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矿石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种。根据矿石包裹体成分、同位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系来自围岩和七尖峰花岗岩体,属地下热(卤)水混合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丽江黑龙潭流量大幅减少、间歇式断流问题日趋频繁,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对丽江盆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黑龙潭地下水系统动态调查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以近70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水均衡法定量分析黑龙潭地下水系统流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不同时段黑龙潭断流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近年黑龙潭断流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预测未来黑龙潭流量的变化趋势,2021—2030年,黑龙潭将成为季节性泉水,2030年之后,黑龙潭泉群将长期处于断流状态。该认识可为黑龙潭的地下水动态恢复和丽江城区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矿物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获得鄂北黑龙潭金矿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32.6±2.7Ma,表明该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Sr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平均值为0.710798,小于陆源硅酸盐的值(0.720),高于地幔Sr的初始值(0.707),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结合各类岩矿石Au丰度变化,S、Pb、H、O等同位素组成,以及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成矿流体等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期持续伸展阶段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了主要矿源和热源。  相似文献   
5.
丽江市黑龙潭泉群断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著名景点黑龙潭泉群断流频发,这将严重威胁丽江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正确认识黑龙潭泉群断流的原因,并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本文在对该泉群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量和断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泉群的断流情况开展了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研究。本文发现黑龙潭泉群属于非全排型山前断裂溢流岩溶泉;年降水量不足与该泉群的断流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构建了网络拓扑结构为6-13-3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黑龙潭泉群的不同断流情况进行了模拟,该模型以前期降水量、温度与湿度作为输入向量参数,以1953-2002年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2003-2012年的数据作为模型检验样本,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约为90%,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黑龙潭泉群的断流情况。  相似文献   
6.
丽江黑龙潭泉群水文地质特征及断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康晓波  王宇  张华  曹瑾 《中国岩溶》2013,32(4):398-403
黑龙潭泉群为丽江古城流水源头,是古城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黑龙潭泉群流量丰枯变幅增大,干旱年或特大干旱年出现季节性或跨年度干涸,从2011年8月以来,黑龙潭泉群流量明显减小,月平均流量由0.695 m^3/s 减至0.186 m^3/s,并于2012年1月21日全面断流,截至2013年6月仍未见出流。为给丽江盆地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水文地质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对黑龙潭泉群岩溶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是泉群断流的主要原因,而补给区生态环境恶化和泉群下游地下水开采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泉群的断流发生频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黑龙潭泉群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严格依法管理黑龙潭泉群水源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黑龙潭岩溶泉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诚  刘宏 《中国岩溶》2015,34(5):445-451
黑龙潭位于昆明市北缘的五老山山麓,沿黑龙潭东支断裂带出露地表,该区分布三个岩溶泉,分别是:清水潭、浑水潭、小水潭,文章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它们进行连续的观测研究。通过对大气降水和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揭示研究区岩溶泉水的来源及泉域含水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大气降水δ18O -δD 关系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线和泉水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泉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而且主要来源于夏季降水。(2)高斯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潭的补给不仅来源于野猫山地区,还包括径流过程中的入渗补给,而且入渗补给量并不小。浑水潭旱雨两季补给类型有所区别。小水潭除受北部二叠系灰岩含水层补给之外,很有可能也受东北部玄武岩山地的孔洞裂隙水补给。   相似文献   
8.
韩啸  陈鑫  郑克勋  刘胜 《中国岩溶》2019,38(4):524-531
为查明云南丽江黑龙潭泉域九子海洼地补给区地下水与周边泉水的连通关系,提供泉水修复的科学依据,采用人工化学示踪方法,选取碘化钾作为示踪剂,开展了一次大型地下水示踪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地下水渗流速度,并分析黑龙潭泉域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九子海洼地补给区地下水与黑龙潭泉群和古城泉群具有显著的连通关系,与清溪泉群和白浪花泉群不存在连通关系,九子海至黑龙潭和古城的地下水渗流速度分别为405.86~1 077.84 m·d-1、349.96~629.09 m·d-1。九子海洼地为黑龙潭泉域地下水系统的主要补给区,同时也可作为黑龙潭泉水修复的有效注水点,接受补给后,主要通过深层岩溶管道向南运移至黑龙潭—古城方向,其中黑龙潭泉群为系统的排泄天窗。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黑龙潭岩溶泉对不同降雨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CTDP300多参数水质自动记录仪对黑龙潭弱承压岩溶泉物理化学参数连续监测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黑龙潭泉在无雨、连续弱降雨和连续强降雨3种情境模式下的泉水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无雨条件下,气温对黑龙潭水物理化学日动态有重要影响,电导率与pH值与气温显正相关。pH值的滞后与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2)连续弱降雨下,物理化学动态变化幅度小,滞后降雨时间约半个月。电导率没有出现大幅降低是由于下渗降水在含水层中与碳酸盐岩有充分时间接触溶蚀造成的。(3)黑龙潭物理化学动态对强降雨十分敏感,滞后时间约为四五天。电导率先快速下降,后迅速回升,水温在整个过程中表现为缓慢下滑。pH没有大幅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连续排泄水箱难以模拟岩溶泉断流现象,通过将表层岩溶带调蓄水箱对管道水箱的补给设置为迟滞排泄模式,模拟岩溶断流泉水文过程,并应用于丽江市黑龙潭岩溶泉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泉群流量动态及断流现象;当降雨量明显增大时,通过表层岩溶带调蓄水箱进入裂隙水箱的水量变幅不明显,而管道水箱的分配水量迅速增加,反映了集中补给的大气降水在岩溶系统中形成快速流的过程;黑龙潭泉群水量的绝大部分(82%~95%)来自于管道水箱,岩溶水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易导致泉群断流。该研究提供了将水箱模型应用于岩溶断流泉模拟的参考,有助于理解该类型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